公元一九二年,史称初平三年。</p>
寒冬,十一月末。</p>
大地节气更迭,如今的中原汉土,正值小冰河时期。</p>
寒冬已至,北风怒号。</p>
一场大雪持续月余。</p>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落。</p>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大汉帝国的命运亦如这天气般,前途莫测。</p>
边疆烽火连绵,羌胡异族屡屡来犯。</p>
中原战乱频繁,群雄并起。</p>
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者数不胜数。</p>
北方,袁绍倚仗四世三公之威望,强取冀州肥沃土地,先后于界桥、龙凑大败幽州白马将军公孙瓒。</p>
南方,汉室宗亲刘焉拥兵自守。</p>
东方,徐州刺史陶谦屯兵兖州发干,联合四世三公嫡次子袁术,对兖州虎视眈眈。</p>
西方,曾盛极一时的董卓,亡于旧都长安,其旧部为求自保兵临城下,司徒王允以身殉国。</p>
大汉奋威将军,温侯吕布奋力杀出重围,流落四方。</p>
中原,百万黄巾抄掠兖州。</p>
任平国相郑遂、兖州刺史刘岱、济阴太守鲍信三人,先后命丧黄巾之手。</p>
新任兖州刺史曹操。</p>
汲取前人教训,采用坚壁清野之策略,采取守势,厉兵秣马,伺机而动。</p>
一时之间,整个兖州。</p>
人心惶惶,风声鹤唳。</p>
东阿县,地处兖州东郡。</p>
其东濒黄河,西接瓠子之水,虽不如边境城关雄壮,但在这兖州之地,亦是一处要地,乃兵家必争之所。</p>
城北,一处庄园外。</p>
百余名身着粗布衣裳,手按战刀的壮汉,目光锐利地巡视四周,过往的百姓皆远远避开。</p>
庄园内大堂之中。</p>
一名身着素色布衣,身高八尺有余,面容刚毅,目光炯炯,美须髯的中年,与一名身着麻衣,面容坚毅,目光沉稳的青年分席而坐。</p>
“公子虽有利器可破坚城。”</p>
布衣中年正色道:“然若此利器,便是公子的立身之本,欲以此雄锯兖州,以在下看来,无异于自取灭亡。”</p>
“公子出身黄巾。”</p>
“理应知晓世人对黄巾的见解,欲雄锯一方,所依靠的,可不仅仅只是武力。”</p>
“大义,治军,安民之法等等。”</p>
“缺一不可!”</p>
“否则,一如过往的黄巾,虽聚民百万,可战之卒数十万,看似威势滔天,实则如那无根之木,一触即碎。”</p>
“况且。”</p>
“幽州公孙瓒虽连败于袁绍,但依旧掌控着青州数郡,其麾下骁将刘备、单经,分别屯兵于高唐,平原两地,以阻黄巾归路。”</p>
“又有徐州刺史陶谦,兵屯东郡发干,距离此地不过百里,还有泰山郡守应劭,其人乃前司隶校尉之子,精通法学军略。”</p>
“加之曹使君在侧。”</p>
“在下实在想不通公子,能有何等破解之法。”</p>
中年名为程立。</p>
乃东阿名士,以授学为生,其人文韬武略,才名冠绝兖州,哪怕只是一介白身,却能成为前兖州刺史刘岱的座上宾。</p>
刘岱曾数次邀请其出任。</p>
其,皆不就。</p>
然而今天庄园内,却迎来了一群毫不讲理的不速之客。</p>
正是眼前这位青年。</p>
青年出身黄巾,乃青州黄巾渠帅张饶之子。</p>
其名张靖,字玉衡。</p>
来到程立庄园,只为请其出山。</p>
“哈哈!”</p>
张靖闻言飒然一笑,开口道:“仲德先生此言,在吾看来,不过是危言耸听。”</p>
“如今兖州之局。”</p>
“看似如先生所言,实则不然。”</p>
“愿闻公子高论。”</p>
程立微微一礼,心下也在思忖,他倒是想听听这黄巾少主,有什么不同的看法。</p>
至于出山辅助黄巾。</p>
那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p>
也并不是说他看不起黄巾,而是这些年下来,他对黄巾早已死心,认为其根本就没有成事的可能。</p>
“好,那咱们先言大义!”</p>
张靖起身端起茶汤一饮而尽,意气风发道:“在先生看来,大汉养士四百年,当大义在汉。”</p>
“然依在下之见,却是先生短视了!”</p>
“在下以为,天下大义,当在民!”</p>
“大义在民?”</p>
程立微微蹙眉,目露疑惑的看着张靖。</p>
“没错,大义在民!”</p>
张靖正色道:“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p>
“此言何意,想必先生也无须在下赘言。”</p>
“大汉养士四百年不假,但中间却出了一个王莽。”</p>
“刘秀携世家豪强之势,使大汉再度一统。”</p>
“与此同时。”</p>
“刘秀同世家共治天下,乃当朝国策,被世家吹捧为,圣天子垂拱而治。”</p>
“然随着时过境迁。”</p>
“世家豪强愈发壮大,他们兼并良田,隐藏黔首百姓,坞堡庄园遍布天下,庄园之内百姓只知庄主,却不知天子。”</p>
“余下之民,其良田不过二三亩,不光要缴纳人头税,口赋等苛捐杂税,更有地方官吏巧立名目,以此盘剥百姓。”</p>
“百姓们活不下去。”</p>
“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条。”</p>
“都说张角蛊惑民心,说太平道祸乱天下,然依在下之见,张角乃为王前驱,当初的太平道亦是如此。”</p>
“仲德先生不妨想想。”</p>
“那所谓的圣天子刘秀,在起事之初,可能有张角之威势,可能有数百万百姓誓死追随?”</p>
“是以大义,非是刘氏一家。”</p>
“今太平道,以民心为大义,其民心如铁,并不输汉室。”</p>
张靖看向程立,面上尽是自信之色,淡淡道:“先生以为然否?”</p>
“公子高见。”</p>
程立蹙眉思忖道:“若真如公子所言,青州百万黄巾民心如铁,民为大义,也未尝不可。”</p>
从这个时候开始。</p>
程立才稍微有些正视张靖。</p>
他原本以为张靖不过是一介草寇之子,如今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p>
“治军,当立军法。”</p>
张靖沉声道:“只要军纪严明,整军不过旬月之间,吾有悍卒三十万,整军之后能有二十万,吾亦喜不自胜。”</p>
“将军英明!”</p>
程立闻言心下一动,他没想到眼前这位,竟然有这么大的决心。</p>
“至于安民?”</p>
张靖咧嘴一笑道:“秦汉有三老,黄巾亦有三老,里不过百户,里有里正,有伍长,有父老,十里一亭,有亭长,十亭一乡有啬夫、有秩,亦有游徼,三乡可为一县,小县为长,大县为令。”</p>
“民生不过衣食冷暖。”</p>
“是以,有识之士不仕黄巾,吾以悍卒仕民,只需春耕秋收,建设地方以足矣。”</p>
“哪怕此策施行数十载。”</p>
“吾亦在所不惜。”</p>
说到这里,张靖看向程立道:“仲德以为,此安民之策可行否?”</p>
程立闻言面色不断变幻,眼中的目光也越来越亮,起身行礼道:“将军大才,在下佩服!”</p>
他怎么也没想到。</p>
对方会以这种方式安民养民,这种方式不但简易,而且对目前的黄巾而言,绝对是最好的政策。</p>
旋即程立似想到了什么。</p>
面色凝重道:“如此一来,将军治下倒无须太多有识之士,那对于治下的世家豪强,将军欲如何待之?”</p>
“哈哈!”</p>
张靖看到程立此时的态度,不由爽朗一笑,意味深长的看向后者道:“吾本北海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