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内



“爱是过高的估价”——弗洛伊德

性的积累,导致了人们对爱情圣洁与崇高的过高渲染。

如果积压的欲望得不到升华,爱就不可避免地与欲交织在一起,急不可耐。

而性的含义,并非局限于生理上。

情感压抑与宣泄,真实与伪装,与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冥昭瞢暗的隐晦联系。

丰收六月,桃李沉落。

莘莘学子,已把头顶的学士帽抛向空中,朝气蓬勃地踏入浩瀚的社会大流之中。

a城,m大学。

宁静的校园,空荡的寝室

小内躺在唯一还铺着被褥的上铺。

呆滞而迷惘的眼神盯着单调地天花板。

这个场景仿如隔世般唤起了他刚入校时的记忆。

那时候,他也正如此刻般茫然地凝视着天花板。

但心中更多地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但此刻,心中却是无尽的惆怅和疑沮。

“怎么办?”

小内在心中无数次这样问自己。

同学们如脱笼之鸟般,欣喜地飞往多姿多采地社会,寻觅自己新的归宿。

但是,自己却感觉前路如此黯淡、身心如此疲惫。

“这才是人生的开始啊!”

人们常常这样形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但是,这句话在小内身上似乎并不适用。

他不再天真、不再憧憬、不再好奇……

脚上似乎套上一副千斤枷锁,举步维艰,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力量。

他只能囿于一隅,享受片刻的安逸。

他曾经并不是这样颓废。

天真变得麻木,并非一日之寒。

这中间经历太多曲折与挫折。

而最令人痛不欲生的打击往往是爱情上的挫折。

他并不是世上最可怜的人;

世上形影相吊的男子不在少数;

但他却可能是世上最倒霉的人;

没有人像他那样,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屡败屡战到如此频繁。

而且每次被回绝的理由都是如此雷同。

要不是与他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意外地被女孩认做哥哥;就是女孩说不想谈恋爱;但最令他伤心的是,他在几天后明明看到女孩牵着另一个男生的手。

当然,女孩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美丽的谎言:“你很好!以后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

如果说,这些婉拒的理由只说一次,倒不至于使小内失望到心死。

但是,如果同一种理由,重复十次甚至更多,并且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就像是一道数学题的推导过程。

可以用一些不变的结论来证明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用到小内身上就是——没有一个女孩喜欢他。

“要求太高”已经无法解释他心中的困惑。

因为他追求的女孩大多是普通一类的。

只能借用女孩常说的一个词——“感觉”。

爱情一旦遇上影影绰绰地感觉,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外貌、内涵、修养、浪漫……甚至于金钱,都不再重要。

与生俱来的气质才是首要的。

而这种气质几乎是不可更改的。

小内这种气质,似乎天生就缺乏吸引力。

总是被女孩无意地弃若敝屣。

于是,小内就形成了一种几近宿命般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再有爱情。

一旦形成这种观念,他就会认为,在爱情的道路上,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

有了这种观念,他就只能抱残守缺了。

小内并不伟大,他所执着的爱情,与内心的原始冲动紧紧结合在一起;

小内是内向的,但他不失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

当内向遇上本能的欲望冲动,结果只能是内伤。

尤其是在这个万物躁动的夏季,连空气中都充满着女生跳跃的荷尔蒙。

更何况,这个夏季已是最后的机会。

过了之后,他将永远离开校园。

于是,这种女生独有的荷尔蒙将全部汇集于一点,更令他欲罢不能、如痴如醉。

他无比羡慕那些身边总是不缺女生的男生。

而且,那些漂亮女孩旁边的男生,并不见得有多帅。

这让还算帅气的他百思不得其解。

只能开始怀疑帅的定义,或者说动摇了对美的信仰。

“美,之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她善;善,也是一种美。”

他所认识的一些男生,经常对女生不屑一顾,仿佛信手便可捻来。

即使伤害了她们也觉得是一种男子气概的表现。

这在小内看来简直是一种罪恶。

他甚至如孩子般认真地和他们争论过。

他执着地认为只要对女孩够好,如美玉般怜惜,就能获得对等的回报。

但他们却认为对女孩要够强硬,她们才会对男人死心塌地。

小内认为女孩喜欢白净高大的男生,他们却说黝黑才有男人味。

这场有意无意、旷日持久地争论,最终还是以小内的失败告终。

因为正是这些在他看来“罪恶”的人,却总是与女性的荷尔蒙交织在一起。

而他的冲动,只能生硬地自我消化。

这种自我消化在很多时候仅是一种幻想。

这种幻想一直从他少年时代伴随至今,曾助他度过无数灰暗的时期。

在那个时期,他曾被同学们无声地嘲笑为木讷和人格不健全。

但他始终相信,等到某一天,哪个女生爱上了他,一切打击都会烟消云散。

但是,这种幻想却因毕业的到临,爱情的依然失落而彻底破灭。

有时候,当他完全被爱情所困时,似乎已忘却了自己身在何处,是何身份。

当同学们为修满学分、准备论文忙得如火如荼时,他仍然醉生梦死在爱情的失落中。

所以,当他突然被告知,自己还差一个学分,可能无法取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