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百米跑dao

分卷阅读65



*

第一组很快开始检录。

王文珊第道,嘉斯曼第六道,澳大利亚的莎莉第五道。

第一组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很激烈,莎莉的起跑最快,只用了0.135秒,王文珊不知道怎回事,最后一个跑去的,用了0.199秒。

第一梯队是嘉斯曼和莎莉,两个人你追我赶,在前50米一直以极为接近的速度并驾齐驱。王文珊虽然起跑时拖了后腿,但步频快,很快赶了上来,跟德国的维维娜、立陶宛的丽娜组成了不分上的第二梯队。

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嘉斯曼以微弱的优势抢到第一的位置,莎莉奋力追赶,但最后以0.03秒之差屈居第二,成绩为11秒49;嘉斯曼成绩为11秒46;王文珊成绩11秒68,维维娜成绩11秒69,丽娜成绩11秒71。

要说预赛还不太看得来差距,半决赛就是实力的大揭底了:美国毫无疑问是第一梯队的,年的澳大利亚也非常乎意料,莎莉是个白人姑娘,跑得跟嘉斯曼这个黑人姑娘一样快;现在的风速是逆风-0.1,基本对成绩没有影响,王文珊跑到了11秒68,说明她的成绩还是蛮稳的,大概区间在11秒60到11秒75之间。

王文珊是小组第三,处于待定状态,要看其他两组跑的怎样。

第二组几乎以预测是美国的阿什莉继续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就要看是哪一位牙买加姑娘线了。她俩路上猜测会是阿什莉和两个牙买加姑娘进决赛,算上第三组的前二名,她只祈求第三组的第三名跑不11秒68了。

第二组几分钟之后也跑完了,风速0.6m/s,阿什莉跑了11秒35的惊人成绩,第二名牙买加的西里妮居然只跑了11秒77,比预赛快了0.02秒,但居然还不如王文珊的成绩。

在一旁紧张的看成绩的王文珊终于松了一气:最强劲的第二组成绩乎意料的差,看来她进决赛是没问题了。

*

第三组,第二次检录。

田薇薇站到第二道的道标后面,不停踱步,活动着双腿;小幅度甩动双臂,紧张,但也要放松。

半决赛不容马虎,她上午保留了体力,午又睡了一觉,起来吃了三明治和

果蔬沙拉,补充了热量,我感觉很不错,精神很好。

跑道很短,只有100米,在跑道上奔跑的时候你实际上什也来不及想,只管跑就是了。

作为一个运动员心理素质很重要,她个性中不太容易感到激动和紧张的那点特质保证她在重要比赛中尽量忽略外界影响。在社交方面的缺陷特质反而成了让她成为更好的运动员的优点特质,只说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没有绝对的“缺陷”,就比如一个反社会人格的人会成为残忍无情的连环杀手,也成为侦探顾问,问题只在你怎利用好你的性格。

她活动着肢,心情冷静。

发令员开始吹哨,运动员走上前,站到起跑器前面。

“On Your Marks——”

很快便喊了“Set——”

*

这次,第一个跑去的居然不是田薇薇,而是第三道芬兰的萨,她的起跑反应时为压枪跑的0.119秒,第二个是旺达,0.131秒,第三个才是田薇薇,0.135秒。

前20米,第一梯队是旺达和法国的莉娜,萨虽然有最快反应时的加成,但没到20米就掉队了,田薇薇大概在第六步便超过她;接着,波兰的依沃娜在第八步也超过了萨。

第二梯队暂时是田薇薇、依沃娜、萨,第一梯队是旺达、莉娜,其他人以忽略。

途中跑开始后,竞争非常激烈。

萨掉到了后面,旺达仍然第一,莉娜第二,田薇薇第三,依沃娜第。

个人咬的很紧,实力都差不多,最好成绩区间都在11秒50到11秒70之间。莉娜是法国非洲裔,依沃娜是欧洲白人,田薇薇是亚洲黄种人。

亚洲人的体质优势是身体灵活,肌肉反应快,科学训练后步频都很快,以此来弥补身高导致的腿长不够也就是步长不足。占据了腿长和步频优势的田薇薇的速度相当惊人,国内大多数成年女短跑都还没有跑过11秒55的成绩呢。

很快到了50米,旺达仍然第一,田薇薇与莉娜的差距几乎以忽略不计,依沃娜仍然第。

*

看台上的陶玉佳和陈玉都紧张得不得了:王文珊还在“待定”

,田薇薇要是跑不到小组第二,中国队一个人都进不了决赛。虽然体总没有任务硬指标,但孩子的心理其实都是喜欢“赢”的,毕竟赢的感觉很好,是人类共性,跟种族和文化无关。

跑道上的田薇薇倒没有那紧张,她感觉好着呢!

途中跑最快速度的区间大致是40米到60米之间,有人维持到80米仍然与最高速度差距不大,理论上足够长的步长加上步频,你以达到最理想的速度,男子100米的成绩最高点据说在9秒30左右,女子100米的最高点在10秒20左右,但实际上人类运动员的速度还远远不到这个“极限”。

顶级运动员缺乏的不是科学训练和饮食营养,而是体力与耐力不足,这是一种很难量化的指数。

放在100米短跑上来说,你在前面两个阶段——起跑、途中跑——燃烧了大量糖分,到了最后阶段冲刺,你身体内的热量不足够支持你继续燃烧,你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会慢来。所以径赛的冲刺阶段非常重要,不分短跑还是长跑。

而很多优秀运动员在20岁刚头甚至17、8岁就取得非常惊人的成绩,并且之后10年再也无法跑来样的成绩,差距不是在训练和饮食营养上,而是在身体消耗热量的方式上有了差距。

年轻的肌体燃烧热量的方式性价比最高,谁更长时间保持最优的热量消耗方式,谁的运动生涯就更长久一点,当然,最好还是别受太严重的损伤。

实际上短跑极会发生跑完后运动员体力不支的现象,毕竟距离太短了,想要超量燃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马拉松倒是偶有发生运动员跑完后被担架抬运动场的事情。

此时,她感觉到身体内的量在火速燃烧。

这股化学分子的激荡作用在她双腿上,让她够以尽快的步频加快步伐,她不喜欢前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