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泥步修行

问道魏晋

蒙受多少浮尘和苔藓,不管熏染多少战火和劫灰,都依然屹立在民众的头顶。欧洲,也因他们而心气高扬。中国有没有这种可以镌刻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似乎图像模糊,其实一点儿不差。你看即便同代人形容嵇康,已经往雕塑的路上走了。

魏晋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至少在外形上绝不会输于希腊同行们。但是,中国的思想长廊里很少有这些雕塑,有的多是峨冠博带、表情刻板、大同小异的官吏画像。即使有孔子的木版画像,那也实在太粗陋了。幸好,当代出现了写意派雕塑家,开始用灵动的青铜之诗来再现先哲神貌。

失去了魏晋时代的“型男”雕塑长廊,中国思想史就删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大思考平台。明明醒过,却又睡眼惺忪了,惺忪得那么懒散又那么烦躁。

我有幸,不小心早早地碰到了魏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明白了在巨大的灾难中如何看穿世态、解脱身心。我当时就觉得,魏晋名士离我很远,又很近。有了他们在前面,我就回不到那个壅塞、嘈杂的山谷中去了。后来,那个山谷中总有一双双手试图把我拉拽回去,我心中只要一念叨“魏晋”,像是神咒作法,我便定住了。

但是,“魏晋”二字在后代中国的实际影响并不太大。为此,我写的那篇《遥远的绝响》,重点在“绝响”。

这事,既要怪中国历史,也要怪魏晋名士。他们确确实实存在一个巨大的缺憾。

那就是,他们太局囿、太自我、太排他、太小圈。他们的思想经天纬地,但他们的身影却躲进了竹林。他们追求个性自由,却又过于自以为是。他们轻视礼教,却忽视了儒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从容赴死,但周围的民众却不知他们为何而死。他们啸傲山野,却不知离他不远处那些炊烟茅屋下的世俗人心。

那么,如何来弥补他们的这种缺憾呢?

其实,一种宏大的精神力量已经在他们身边出现,那就是佛教的兴起。

于是,我也随之继续往前走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