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孙吴演义

第42章 孙权败魏始称帝 蜀汉北伐仍盟吴

,独诸葛亮锐意北伐,未肯中止。

诸葛亮乃更上表奏,这道表文,蜀人称为“后出师表”,后主刘禅惟诸葛亮是从,随即批准。

诸葛亮复引兵数万,道出散关,进围陈仓。

魏大将军曹真,使将军郝昭,守陈仓城。昭字伯道,太原人氏,知兵善战,智勇兼全。郝昭智能敌蜀,勇足保城。郝昭既至陈仓,当即缮城修郭,筹足守具,到诸葛亮兵攻城,已是坚固。

诸葛亮累攻不下,特遣郝昭乡人靳详,诣城下招降,郝昭在城楼上应声道:“魏家科法,君所深知,我已为魏臣,誓死毋惑,请君不必多言。但教回报诸葛,能攻即攻,不能攻即退。”

靳详知不可动,便还营告诸葛亮。

诸葛亮再遣靳详至城下,与语顺逆利害,毋贻后悔,郝昭奋然道:“前言已定,何劳再说!我与君原是相识,恐箭头无眼,不能识君呢。”

说至此,即拈弓搭箭,欲射靳详。靳详慌忙退回,诸葛亮也觉动怒,麾兵猛攻。

城上矢石如雨,无隙可乘,诸葛亮特制云梯数十具,四面攀登。郝昭用炙箭注射,梯被烧断,兵皆坠死。诸葛亮再用火冲车攻城,郝昭又用绳索穿石,猛力掷下,冲车皆折。诸葛亮更遣人运土填堑,暗掘地道入城,郝昭内筑重濠,横截地穴,使蜀兵无从钻入。好容易已越兼旬,城完如故。曹真遣将军费耀援郝昭,魏主曹叡亦使张郃驰救。

诸葛亮正虑军食不继,又闻魏兵大至,乃撤围引归,但授魏延密计,使他领兵断后。

魏延徐徐退回,忽后面扬起飞尘,喊声逼紧,料有魏兵追来,魏延令部兵张旗先行,自率锐骑数十,伏林箐中,静候魏将。

魏将乃是王双,望见前面旗帜,挥兵急追。魏延待他骤马跑过,却握刀突出,大喝一声,不俟王双回头,便从他背后劈去,连肩带头,砍落马下。魏兵见主将毙命,当然骇散。魏延得驱杀一阵,枭得许多首级,然后返入汉中,向诸葛亮缴令。

诸葛亮休养月余,又是冬尽春来,乃再遣部将陈式,出攻武都、阴平二郡。

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驰援,与陈式相持数日。诸葛亮用奇兵助式,击退郭淮,遂得攻下二郡城池,留将把守,自回汉中。

后主刘禅闻报,复拜亮为丞相,诸葛亮尚固辞,经诏使费祎相劝,然后受命。

嗣闻吴主称帝,遣使至蜀,拟与蜀平分中原。蜀臣聚讼纷纭,皆认为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多主张绝交。

诸葛亮闻知,仍拟和吴,入都觐见后主刘禅。

后主刘禅正因吴事未决,向诸葛亮谘问。诸葛亮陈议道:“孙权意图僣号,非自今始,我朝与他修好,无非是为掎角之援。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更当移兵东戍,与彼角力,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睦,划江自固,守御有余,我却屯兵上游,坐而待老,反使北贼得计,甚非良图。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孙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孙权僭之罪,未宜明也。故不如仍与周旋,俟北伐得志,东略未迟。”

诸葛亮力排众议,后主刘禅唯唯受教,遂使卫尉陈震,往吴庆贺。

吴孙权久欲称帝,只因蜀汉东向,又畏魏南下,所以迟迟莫就。一看孙权次子孙虑也已有岁年,现与蜀复盟,且又击败曹魏的曹休,时机逐渐成熟,就着手为尊号作准备。

孙权当即封孙虑为建昌侯,且使孙虑就封地就位。

孙虑生性贪玩,就位后,孙虑喜欢对鸭,陆逊见后,即受到陆逊痛斥,孙虑也只好随将斗鸭栏毁了。

孙吴石亭击败曹休,陆逊又是功不可莫。陆逊智慧过人,治军甚严,不顾任何私情。他见孙权之侄、射声校尉孙松,带兵不严,松松垮垮,陆逊就撤了他的职,并行髡刑,苦役五年。

陆逊守边,曹魏江夏太守逯式经常率兵骚扰,陆逊听到他与曹魏老将文聘之子魏将文休不和,心出一计,就假写信给逯式道:“看来你的来信,感觉你的诚恳之至,知道你与文休嫌隙已久,势不两存,你想归附,以密信相报,你现在暗中做好准备,具体接应日期到时候再通知你。”并随即这信故意散发出去。

魏兵得到信件,报到了逯式,逯式知其有口难辩,十分惶惧,就以送妻子为借口回了洛阳。

魏官吏知道这件事后,认为他有通敌的嫌疑,不敢和他交往,最后逯式被免官,边患解徐。

孙权因此西北边陲之危基本解除,已基本去除曹魏之威胁,乃放胆称尊。

吴臣趁势献谀,谓有黄龙、凤凰出现在武昌、夏口间,同时把三十年前流行的童谣:“黄金车,班兰耳,回昌门,出天子。”与之相联。

吉象又现,众臣再次劝孙权“正尊号”。所谓的“正尊号”,是为孙权从建黄武之时已经是“皇帝”了,只不过没有会用“皇帝”的称号而已。

称帝时机已成熟,孙权欣然接受,即在武昌城南选一宽平地,垒土作坛,坛形正方,有阶八级。坛中设天、地神位,外有青、赤、黄、白、黑五帝位,再外是日、月、北斗和上千诸神之位,空前旷大,令人肃然起敬。

神臣赵达为之数次推算,得出四月十三日为黄道吉日。

话说赵达因宝惜其术,秘不传人,孙权终不给予封官。

那黄道吉日到达之时,孙吴数千兵挥汗如雨,森严排列在坛之周围。

命人作一黄龙大旗立在中军帐,作为指挥各军的旗帜,诸军进退,视其所向。且令解烦右都督、建武中郞将、老同窗胡综作《黄龙大牙》长赋。其云:

“明明大吴,实天生德,神武是经,惟皇之极。……应期受命,发迹南土……四灵(龙、风、龟、麟)既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实曰太常(王之旌旗画日明月,曰太常),桀然特立,六军所望。仙人在上,鉴观四方,神实使之,为国休祥(吉祥)。军欲转向,黄龙先移,金鼓不鸣,寂然变施,暗谟若神,可谓秘奇。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