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吴魏互诈终难成 欲连海岛扩吴土
先知晓丹杨相邻之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域属城长吏,各保其疆界,不被山越侵入,然后使人令山民集中,对其宣化山民,悉令屯居。对其不从化之山民,罗兵幽阻,但不与交锋。
候其谷稼将熟,总纵兵将山越民的庄稼收割光尽,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人。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诸葛恪对降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下令徙出外县者,不得另眼看待,违者严惩不待。
有位臼阳(当涂小丹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周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胡伉缚送诸葛恪府。诸葛恪不但没杀周遗,而且却以胡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
诸葛恪这一手很见成效,山越民闻胡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山民出之而已,于是山越兵四万老幼相携而出。后又迫使将近十万人山越人先后出山投降。诸葛恪三年既定任务,一年就得完成。诸葛恪自领万人,其余分给诸将。
孙权为表彰诸葛恪,特派尚书仆射薛综劳军,薛综劳军后上书曰:“山越恃阻,不宾历世,缓则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皇帝赫然,命将西征,神策内授,武师外震。兵不染锷,甲不沾汗。元恶既枭,种党归义,荡涤山薮,献戎十万。野无遗寇,邑亡残奸。既扫凶慝,又充军用。藜条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虽实国家威灵之所加,也信元帅临履之致也。……故遣中台近宫,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
又在嘉禾三年冬,庐陵等地爆发了以李恒、罗厉等为首的叛乱。次年庐陵李恒、路合、会稽东冶随春、南海罗厉一时并起。孙权派吕岱率领刘纂、唐咨、中郎将吾粲等分部讨击。随春很快投降,吕岱给予优待。而中郎将吾粲和将军唐咨分别擒获李桓和罗厉,皆斩首传诣京都。
孙权大嘉吕岱功劳,下诏曰“(罗)厉负险作乱,自致枭首。(李)桓凶狡反覆,已降复叛。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忠武之节,于是益箸。元恶既除,大小震慑,其余细类,扫地族矣。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赏不逾月,国之常典,制度所宜,君其裁之。”
庐陵、会稽、南海一线的叛乱皆平。
这正是:山越历来难平定,伐抚并举不能尽。怀柔之策能奏效,去恶从化宜长行。
评:称帝后的孙权,为巩固统治,对山越实行去恶从化,对周边海岛进行宣化归属,以扩充自己的版图。这使得中国与周边的海岛得到联系,为使归属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