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孙权北伐皆失利 诸葛病死蒋琬政
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视,并谘大计,诸葛亮略与谈论,遣李福返报。
李福已经辞去,数日复来,诸葛亮病愈加重,见了李福面,便与语道:“我知君来意,后事不暇细谈,可尽问蒋公琰。”
李福又说道:“公琰后谁可大任?”诸葛亮答言费文祎。李福再问其次,亮却不答,汉祚已终,不消再说。
惟召入杨仪、姜维,密嘱后事,并及退军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营四望。
时正黄昏,夜色沈沈,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赤有芒,流至西南,欲向营中坠下,诸葛亮不禁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了一口鲜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不可支,扶令返寝。
诸葛亮顾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恨不能与诸君讨贼了!”遂口授遗表,令杨仪写讫。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五十有四。
杨仪、姜维,依着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但将尸骸安载车上,拔营徐退。
当有魏谍,报知司马懿,司马懿闻诸葛亮已死,放胆追来,将及蜀兵。
忽见蜀兵回旗鸣鼓,前来截击,并有一派喧声,齐呼司马懿休走,此番中计,快来受死!司马懿听着,拍马便奔,魏兵都弃甲曳兵,仓皇逃命,跑了好几十里,不见后面动静,方才停住。
再使人探听蜀兵虚实,回报蜀兵尽退入斜谷,扬起白旗,为诸葛亮发丧。司马懿再转身往追,驰至赤岸,毫无影响,料知蜀兵去远,只得退还。
越乖越丑。途人有歌谣云:“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见后,却也不恼,但宣言解嘲道:“我能料生,不能料死。”忍辱含垢,却是司马懿一生特长。
司马懿回视蜀兵营垒,无一不布置有方,因即叹美道:“孔明真天下奇才哩!”又顾语诸将道:“国家有福,敌丧良才,从此可高枕无忧了。”遂引回长安,表陈魏主,不消细说。
且说蜀兵已入斜谷,扬旛举哀,全体素服,方将故丞相遗骸,妥为棺殓,然后扶榇南归。将登阁道,遥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盈路,杨仪、姜维不知何因,急忙令人探问,返报前军帅魏延,截住去路,不放杨长史过去。
原来魏延自恃才勇,藐视杨仪,只因杨仪为丞相长史,不得不稍从含忍,及丞相病殁,杨仪欲令魏延断后,先令司马费祎,往探延魏意,魏延勃然道:“丞相虽亡,难道就不去击贼?杨仪等为丞相官属,尽可奉丧还葬,我仍当留此讨虏。且杨仪何人?敢令魏延断后哩?”
费祎劝解道:“这是丞相遗命,不宜有违。”
魏延瞋目道:“丞相若依我计,已早至长安。我今官居前军帅征西大将军,受封南郑侯,应继丞相后任,杨仪不必托名丞相,使君诳我,可即将兵符缴来。”
费祎知不可说,支吾对付,飞马回报。
杨仪乃与姜维商议,姜维想出一法,从槎山小路进发,绕出栈道,昼夜兼行,抄到魏延背后。
魏延闻杨仪等已至南谷,亟往谷口迎击,并奏称杨仪造反,杨仪亦劾魏延作乱。两表递入成都,后主刘禅方得李福还报,说是丞相亮寿终,免不得悲恸逾恒。
忽又接得魏延、杨仪二人的讦奏,心下大惊,急召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入示二人表文,询明顺逆。
董允与蒋琬齐声道:“臣等愿保杨仪,不保魏延。”
后主道:“丞相新亡,两人便自相争杀,岂非大患?”
蒋琬答道:“丞相非不知魏延骄戾,只因他勇力过人,妥为驾驭。臣料丞相必有遗策,授与杨仪,请陛下勿忧。”蒋琬料事如见,不负诸葛所托。
后主稍稍放心,专待魏延、杨仪二人消息。杨仪等到了南谷,令王平为先行。王平至谷口,适与魏延相遇,彼此各摆开兵马,互相答话,王平叱魏延道:“汝何敢造反?”
魏延亦叱王平为叛党,挥兵击王平。王平扬鞭指语道:“丞相待汝军士,何等厚恩?今丞相骨尚未寒,汝等为何从逆?况汝等俱系蜀人,不乘此时回家团聚,静候赏赐,反且助魏延为乱,自取灭门,汝等试想,该不该呢?”
道言甫毕,魏延部下同声应响,纷纷散去。魏延大怒,挥刀出战。王平接住厮杀,未及数合,又有马岱,来助王平,魏延虽多力,终因部卒尽散,不敢恋战,拍马返奔。马岱从后追去,王平留报杨仪。
杨仪闻魏延败窜,乃偕平西进。未几,即由马岱回军,持入魏延首,杨仪用足蹴踏道:“贼奴!尚敢作恶么?”遂表请夷魏延三族。
杨仪亦过甚,怎能善终?先是魏延梦头上生角,问诸占梦赵直,赵直诈言麟角呈祥,必主吉兆,及退语密友道:“角字上从刀,下从用,头上用刀,必遭大凶。”至是果验。
魏延并非欲反,实因与杨仪有隙,妄思除杨仪代诸葛亮,哪知舆情不服,害得势孤力竭,身败家亡,这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呢。
留府长史蒋琬,欲分主忧,特出宿卫各营,出都赴难,行约数十里,得接杨仪军报,魏延已受诛,乃退回成都。
过了两日,杨仪等奉诸葛亮遗榇,已至都门。后主带领百官,亲出迎丧,哭声载道,当下扶榇入城,暂停丞相府中。
诸葛亮子瞻,年尚幼弱,一切丧葬,尽由蒋琬等监理。
杨仪呈诸葛亮遗表,即由后主展阅,略云:“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臣家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以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后主阅罢,复潸然泪下,随即传旨卜葬,杨仪面奏道:“丞相已有遗言,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但足容棺罢了。”
后主依议,择期奉葬,又拟定谥法,加予册文道:
“维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