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一看,便猛地问道:“小兄弟,最近手头比较紧吧?”说完,转身进卧室拿出那五串铜钱递给他,并说:“小兄弟,这点小意思,先拿去做点小生意吧,深夜出来谋生不是长久之计。”
“黑影人”气晕了,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鼓起来,便把铜钱重重地放回赵抃的手里,气呼呼地:“您老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啊?您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您孙儿读书的钱吗?翻遍您家,再找不出另外五串铜钱了,您在我面前摆什么阔呀……”由于激动,他顿了顿又说:“不瞒您说,我入行这么多年,翻过人家也不少,您这点家当连普通人家都不如,您这是给别人脸上难堪,就您清廉,就您忠君,就您爱民,人家都不如您?是不是?老爷,原谅我吧!我从明天起就改行了,我就不信我会被饿死!”说完,眼里噙满了泪水,大踏步地走出屋去,离开了。
赵抃默默地望着他离开的背影……
(旁白):“在宋代,盗窃是重罪。赵抃放走小偷的消息在民间不胫而走,百姓觉得赵抃待人太宽厚了,其中也有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
9、杭州府衙 日
赵抃正在翻阅案卷,张冲匆匆回来禀报道:“……大人,另外於潜百姓对知县反应很大,认为他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哦?有此事?”赵抃惊叹道。
张冲重重地点着头。
“好,”赵抃命令道:“你我即刻起程前往於潜县查一个究竟。”
“是!”张冲回应道。
10、於潜县城 日
赵抃携张冲身着便装走在於潜的街上,只见人们都向县衙方向涌去……
赵抃疑问地问了一位迎面走来的老者:“老伯,怎么这么多人都往那边涌去啊?”
老者道:“这都不知道呀?大概你们是外乡人吧?”
赵抃点点头:“正是,正是。”
老者说:“今天县衙开庭审案。”
赵抃:“原来如此。谢谢老伯!”说着他向张冲使了一个眼色,便朝县衙走去……
11、於潜县衙 日
县衙挤满了人群,赵抃和张冲也混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和大家一起挤到了县衙大堂廊下。
大堂上,知县大人威风凛凛,正中而坐,两旁各站着一班神气十足的衙役。面对知县,
站着一原告,跪着一被告。
知县大人惊堂木一拍道:“原来,状告什么?”
原告道:“大人,小人状告被告偷了我家银子,要求大人为我追回被窃之财物。”
被告忙喊道:“青天大老爷,小的没偷,小的没偷啊!”
知县大人听后,对原告:“坐下听审。”
衙役搬来板凳让原告坐下后,便将惊堂木一拍,向跪着的被告大声喊道:“你给我从实招来。”
被告大声喊:“大人,冤枉啊,冤枉。”
(旁白):“知县大人听后既不问原告有无证人,也不去查被告家中有无赃物,就喝令……”
知县大人:“来也,大刑伺候!”
众衙役一阵威严的“唔——”声后,便如狼似虎般地扑了上去,按倒被告,抡起水火棍就狠命地打了起来!直打得被告屁股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嚎声痛叫……
站在大堂廊下观看审案的百姓,见知县这一回又和往常一样,有意偏袒原告,分明是受了原告的贿赂。大家心中不平,就在廊下哄闹起来。
知县正要命令衙役弹压群众,赵抃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指着知县道:“你是一方父母官,如此审案确实不公。”
知县恼羞成怒,站起来指着赵抃骂道:“你是何方刁民?敢来斥责本县。吃了豹子胆啦!”
“路不平,众人铲;事不平,众人管。莫以为你一手可以遮天!”赵抃说完,冷笑两声,转身就要离开衙门。
知县哪里肯让这个“刁民”逃脱。他对衙役吼道:“还不快把这个刁民给我拿下,先打他四十大板!”
那些衙役一听知县下令,立即凶狠地向赵抃扑去……
张冲见状,赶紧出手,三下五除二,便把这些狗腿子打得一个个哭爹喊娘,东倒西歪。接着把趴在公案底下,吓得浑身发抖的知县揪了出来,摔在堂下……
百姓一片叫“好”……
知县骨软嘴硬,指着赵抃等人骂道:“何方强盗,胆敢大闹公堂,难道你们不怕犯下灭门大罪吗?”
赵抃连瞧也不瞧知县一眼,整了整衣冠,掏出州印摆在公案上,大大咧咧地坐在大堂上。这时,知县被张冲按着跪在堂下,那些衙役也一个个跪在知县后面。
“各位,鄙人是杭州新任知州赵抃。现在接着审案。”赵抃道。
刚才失窃案的原告被告双方又上堂来。
(旁白):“听了原告被告双方陈述外,群众纷纷插话,举出了知县贪赃枉法的许多事实。赵抃当堂痛斥了知县。”
赵抃最后将惊堂木一敲道:“将诬良为盗的原告和贪赃枉法的知县押入大牢,进一步审理。”并宣布:“释放被告!”
群众一片鼓掌声……
12、杭州府衙 日
赵抃召集司法官员会议。
赵抃道:“於潜知县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引起民怨公愤。特别是他竟在公堂上设了靠背椅,不分原告被告,只要有钱贿赂,都可以在公堂上坐着听审,并且官司准赢……”
众官员个个点着头,交头接耳……
赵抃命令道:“从今天起调集力量,把该知县上任以来判的案子全部审查一遍,发现错案立即纠错,瞒罪的重新审判。同时,把知县的罪行汇总,上报朝廷,等待批复。”
“是!”众官员齐声道。
13、寿圣院 日
某日,赵抃来到杭州西南面的寿圣院拜访高僧辩才法师。辩才法师听说知府大人前来寺庙,远远地站在寺前路口迎接。
辩才法师双手合十道:“知府大人前来寒寺,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赵抃双手合十感慨道:“法师少年出家,精通佛典经论,道行高洁,被御赐紫袈裟及‘辩才大师’称号,受人尊敬。”
辩才法师客气地:“哪里,哪里!”
两人边走边谈,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