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响叮当
必要她们姐弟再请一回客。”
郑琰道:“也好,们相互照应着才是正理。还有一事要们去做。”
阿肖阿庆垂下手来听。
“咱们家那几个伎不够用,要再买些来,从小调-教着,十四、五岁就好,总二、三十上下,们给管起来!”
“是。”两齐声应下,阿肖才问:“那要拨哪一处院落让她们住?还要请教习呢,从教坊里请么?”
“东北角的院子就很清净,要把那里看管好,不要生出事端来。教习的事情,与郎君商议了再定。”
“娘子放心吧,们一定把事情办好。”
当下打扫屋子,择买伎乐不提。
郑琰又带着阿崔往厨房里走了一遭,拟了请娘家的菜谱,一切准备就绪。
——————————————————————————————————————
郑琰家里忙得热火朝天,朝上的争吵却不如皇帝所愿地进入了尾声。这一回出来和稀泥的居然是池修之,他是中书舍,也算有资格参与讨论。争来吵去的,就把他给拎了出来。
他这回的稀泥和得很好,提出了一个算是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诰命的数量还依如前,一做官,只封妻母,除非特例,不可加封于庶母——这是原来的规定不变。如果嫡妻欲让诰命,可以,但是要减五等,同时,嫡妻的诰命就没了。
各方眼看争吵无望,也都息了争吵的心思,本来就不是为这个而争吵的。至于秦越,已经被扔到一边了,因为会断案子的池修之说了:“法不溯及既往。”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这样一个提议,各方都能提受,却让梁横非常难受!降五级!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个庶子,如果是正一品,嫡母是正一品,妻子是正一品,这都好理解。妻子让诰命于庶母,减五等,就只有从三品了。听起来不低是不是?但是有没有想过,全国能混到正一品的才有多少?大部分能混到个四、五品就算了不得了。正四品的官,庶母只能做从六品的……这已经不算是诰命,它不划算!
尤其是梁横现,他自己还九品上呆着呢,嫡母能沾一点光,生母想沾也沾不上。还有,谁家闺女不挑剔,嫁个庶子了,还要把诰命给让出来,家图什么呀?图长得俊啊?
这不科学!
梁横恨得牙痒,但是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个九品小官,又不机要,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讨论。而且,自从他那篇不伦不类的奏书上达天听之后,他的顶头上司急得满头汗,勒令不许他胡来,还让看好他。梁横不得不再次蜇伏了起来。
以为蜇伏起来就算完了吗?撩完了家,说收手就收手,家也跟一块儿收手?美死!
世家这才显出其强悍来。
因为梁横的出头,世家开始怀疑詹事府的集体素质,要求:重新考试,当场考试!把詹事府的低级官吏拉过来,让大家当场出题,合格了才能留任。
出意料的是,首先提出这项建议的不是世家之,而是袁曼道。作为一个正直的,看着朝堂上的乌烟瘴气,他是痛心疾首的。作为一个官场老将,他不是看不出来这一场闹剧究竟是因何而起。不行!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不能再废另一个。
袁曼道评判的标准有二:一、有没有品德,二、对国家有没有益处。废太子开始也是个好,袁曼道对他颇有好感,但是,后来废太子又举止失措,袁曼道失望之余,顾念国家稳定,也就装死了。现好不容易有了个新太子,各方面看起来虽然不拔尖儿,倒也不失中平,就他了吧。尤其这一回皇帝吸取了教训,让郑靖业这个奸贼去扶太子,至少不会让太子那么容易吃亏。唉,老袁也被奸贼给骗了,以为废太子是世家的主力。
不行,这个太子不能再被废了!袁曼道想维护太子,首先一个,就是要让太子无懈可击,尤其是他身边的,詹事府的,都不可以是小,带坏了太子!
梁横的表现,让袁曼道相当失望!这样一个头脑不清的小子,回答对了几道考题,就被选了上来?不行,绝对不行!策论写得好,脑子里却没有相应的礼法约束,必然要祸国殃民。
袁曼道言辞肯切地上了道奏书,世家跟着吆喝,太子气得跳脚。
皇帝召来袁曼道一番肯谈,袁曼道夷然不惧,他也上了年纪,动作略有些迟缓,说话也是慢悠悠的:“圣看那个梁横可以么?他太子身边已经有些时日啦。这样的,如果放到自己儿子的身边,多留一刻,做父亲的都要多担心一刻呢。”
皇帝道:“卿是好意,自知之。只是此例一开,就怕有心借此攻击东宫啊!”
“这只不过是大家关心太子,经此一事,东宫的是经过考验的,再出纰漏,就是大家都看走眼了。圣,要为太子把好关啊!”
皇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萧令先东宫里气得对郑靖业嚷:“袁曼道这是要做什么?!”
郑靖业一点也不喜欢梁横,对袁曼道又有相当的了解,很和气地为老袁说了两句好话:“他这也是为了殿下好,由他提出来,总比别提出来强。他首倡,他作主,才会真正地是考较,交给另外一个,不定带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萧令先颓然道:“做个太子,可真难。”
郑靖业慈祥地安慰他:“承社稷之重,当然难。”
“可是,如果堂上他们胡搅蛮缠怎么办?”
郑靖业笑道:“殿下府中,有世家、有勋贵,亦有寒门之士。谁要想带偏,只好把所有都带偏了。”咱手上有质,咱不怕,啊~
萧令先勉强地笑了。
郑靖业道:“要做大事,就不能怕事。事上没有十全十美,一帆风顺的事情,殿下不要失了锐气。”
萧令先肃然道:“太傅说的是。”
当场考验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一考一个,由朝臣一起出题,当面问答,这就是个面试。所谓朝臣,也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问上一问的,一般是小朝会的参与者,得是五品以上、或者像皇帝机要秘书、国子监这样专做学问的地方的知名学者,才能参与。
由于大家都还有正事要做,每天抽出一个下午的时候,只考一个,算算日子,回京城之前,绝对能够考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