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老师
卡喉咙里——忘了这事儿了:“还要熙山选址吗?”
“当然,”郑靖业才不要说他也是这两天才想到的呢,就让闺女再崇拜他一点好了,“择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再建一处呗。”
郑靖业自从知道了这个学校的设想之后,就进一步细化了各种事项,这位老奸的水平比郑琰和池修之高了不止一点两点。这个学校必须与国子监不同,与乡间私塾也不同,它是一个贵族学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有归属感。不是靠一两个老师形成的同门关系,而是应该靠一种精神,一种团结!哪怕老师更新换代了,学校还,学校的精神还,就行!
这是一所从小就开始培养根苗的学校,它只招收幼儿,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生观价值观。与朝廷结党不同,朝廷结党是利益,还要靠一党之党魁的个能力。学院不同,他甚至可以没有党魁!就像现的世家那样,看起来各行其是,但实际上却有一套相同或相似的行事法则与利益取舍。
它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如果能办上三十年、四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不比那些只靠自己的学问支撑的名士们收徒强百倍吗?名士开山门,等名士死后,就师门流散了。学院不会,或许没有一个全能的名士,但是!可以聘各专业领域最强而其他领域不那么强的来当老师,取各教师之长,组成一个教师班子!顾益纯书法好,就不要他教唱歌——这位师兄什么都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琴弹得不错,唱歌却要跑调==!
不怕花钱!郑靖业非常乐意自家掏了全部的腰包,这样即使子孙中有政治无能者,也不妨碍郑氏朝廷中的影响。这是脉!从这里出来的学生,谁都要给他们家面子,到时候自家不入政坛都没关系。
呃,不对,这个学校他闺女肯定要有份儿的,那也挺好,就算他闺女出资兴办,那样更好。
郑靖业实不愧阴险之名:“用心建,既打算孩子们都去,也出一份儿。放心,纯办学。再多了就不好了,最后闹不清谁拿主意了——这个学院,作主!这些日子,李呆子还上那门上么?”
李呆子说的就是李俊,大家都上了年纪了,又有池氏夫妇、顾益纯从中说和,郑靖业与李俊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针锋相对了,背后起个绰号而已。郑靖业管李俊叫李呆子,李俊管郑靖业叫郑狐狸。
“朝廷禁酒,可苦了他了。”
“哼n该!告诉他喝酒可以,可他得到学院里教书,不用天天到,心情好了来晃一晃——他可不止草书写得好,让孝子写草书并不合适——他的琴技非止一般。天下也只有呆子傻子癫子才能弹得一手好琴!”
艺术家都是沉浸个世界里的怪。
“哎~”
“季师当年还有几个学生,入京之后都没走,也给安顿了下来……怎么啃个没完了?!”郑靖业觉得不太对劲儿,一盘杏子都让郑琰给啃光了!凡事要有节制,这是很多信奉的养生观点。
这盘杏儿略酸,郑相完全可以看自己又要做外祖父的份儿上,允许孩子妈多吃一点。
郑琰怀孕,最开心是池修之,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岳父家接了老婆,还郑重地对郑靖业一揖:“谢岳父给一个好妻子。”池家兴旺即啦啦啦~
最不开心的是萧复礼,他老师怀孕了要准备生孩子,要请个超长的产假!对的,由于妇女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法什么的,未及立法规定法定产假是多少天,又有法律漏洞了!怪不得用单位不乐意招收女性职员呢。
徐莹也比较郁闷,出席听政少了个解释的,她整个都觉得不好了。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每次大朝会的时候,郑琰再出现,也就是平均五日一次,顺便检查萧复礼的功课。而萧复礼本,徐莹的支持下每隔两天赴池修之家听课一次。徐莹振振有词:“尊师重道,虽万乘之尊,亦不能免!”
这要是放任皇帝被其他教坏了,哭都来不及啊!徐莹不是没动过另找能够给她解释政治现象、教萧复礼读书的的主意,问题是萧复礼比较认可郑琰,其他新手上任,很难不被大臣们拍砖。
皇帝亲自登门神马的,真是好大的鸭梨啊!
萧复礼很开心,能出宫放风神马的,真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