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鹿鼎记

【1031 战争扩大化】

内东街路北有奉国寺,寺为辽朝开泰年间建。

寺内有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立的《宜州大奉国寺贤圣题名记》。

元朝沿置,省县存州,隶辽阳行省大宁路。

明太祖洪武初年废义州,改设义州卫。

清圣祖康熙年间属广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设同知管辖,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置义州,州城在府北九十里。

在这里,发生过义州之战,明将李成梁抗击蒙古攻扰、斩杀速把亥之战。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蒙古速把亥率弟炒花、子卜言兔进攻义州。

辽东总兵李成梁于敌必经之地设伏。

当其陷入伏击圈,明参将李平胡率先领众冲阵,亲手射中速把亥臂,致其坠马,明军苍头李有名乘势挥刀斩之。

敌见势阵乱,仓皇逃走。

明军乘胜追杀,斩获甚多。

神宗为辽东巨患速把亥被除,予李成梁以厚奖。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

如果能重新夺回义州,明军在战争上有很强的主动权了,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辽东都司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

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

治所在定辽中卫,辽阳市。

归属山东府管辖。

辽东至明代仍属山东府管辖,满人入关,削去了辽东山东之领土。

因此辽东被迫在清代与山东分割。

辖区相当今辽宁大部。

自正统后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辽河中游两岸地。

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间,全境为后金所并。

明代辽南四卫;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现在尽数在韦宝的掌控之中。

明朝设立了: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四州,辽东半岛地区,都是州一级,名义上归山东登州府管辖,

但实际上早已经是天地会直属地区。

因为现在山东也落入了韦宝的掌控,韦宝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辽东是有各种道员或者叫道台,这些道员行政上是列在山东布政司和山东按察司之下的。

比如说袁崇焕,尽管他的辖区在辽东的宁远,袁崇焕的职务全称是就是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宁前道。

辽东一度有几个州,但没有行政机关。

天启二年毛文龙一度收复了部分辽东半岛地区,但这些前线地区从来没有实际派驻过知州、同知等文官。

而是归毛文龙的东江镇下的各总兵管辖。

辽东都司领三十个卫,即:定辽中卫、定辽左卫、定辽右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东宁卫、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广宁卫、广宁中卫、广宁左卫、广宁右卫、广宁前卫、广宁后卫、广宁后屯卫、广宁中屯卫、广宁左屯卫、广宁右屯卫、广宁前屯卫、义州卫,沈阳中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沈阳中屯卫、铁岭卫、三万卫、辽海卫。

这些卫所,在名义上亦属山东布政使司管辖。

顺治十年,1653年十一月,满清成立东北第一府,置辽阳府,下辖辽阳、海城二县。

张尚贤担任辽阳知府,张尚贤曾任山东登州府知府,盛京奉天府府尹,1653年辽东籍的优秀官员张尚贤为辽阳知府,署理招民建府、县及管理政事。张尚贤任山东登州府知府已多年,政绩卓着。

《奉天通志》引用了《登州府志》的有关内容,介绍说:“顺治五年,知登州府事,岳岳刚方,上官敬惮之。时多盗,莅任未几,单骑携一幼子直入其巢,慰喻之,并欲留子为质,贼党感泣就抚,一郡悉安。惩蠹胥,爱士类,绩着维良。”

张尚贤管理所招之汉族人民。熟知当地情况,是一位正直不阿、有胆有识、勤政为民的好官。

仅几个月的时间,招民就达到了预期效果,辽阳和海城人口聚集,城乡出现了生机,这在当年辽东来讲,亦堪称是奇迹。

有这样一位干练的官员担任辽阳知府,并具体操办招民筹建辽阳、海城二县事宜,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张尚贤在督导辽阳、海城二县县令带领百姓开荒种地、建设新家园的同时,积极筹建府学,开办教育。

史料记载:顺治十一年“四月癸亥礼部议复,辽阳知府张尚贤奏言,辽阳应设儒学,令辽生寄籍永平者,拨归辽学肄业。从之。”

在移民坐席未暖、土地尚在开垦、府县初建的艰苦创业时期,张尚贤就狠抓文化教育事业,在辽阳建立了全东北第一所学校,而且是大学级别,省级。

其远见卓识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后世,也令人十分钦佩。

张尚贤个人情况,史载不多,但他参与东北政事的记载却不少,这在清朝的汉员同等官吏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查《奉天通志》,仅顺治十一年至顺治十八年的9年间,张尚贤有关辽阳及整个辽东政事奏疏,就有6件。

辽阳县知县陈达德是浙江人,顺治十一年春,先是有浙江人陈达德招民140户,被任为辽阳县知县。

海城县知县王全忠辽东人,辽东人王全忠招民有功任为海城县知县。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

自此历嘉、道、咸、同四朝,守、巡道的设置基本未变。至光绪年间,

在奉天省设四道,在吉林省设四道,在黑龙江省增设三道。

清初期清朝对汉人实行了灭种政策人口几乎灭绝,土地荒废,顺治年实行了开垦政。

努尔哈赤时,攻城略地,无论降否一律屠杀。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攻明清河城,城破“尽杀其兵,被杀者之下,压死未受伤者亦甚众”。

翌年,努尔哈赤攻陷开原,“城中士卒尽被杀”。

夺取铁岭后,城内官民也“尽杀之”。

进入辽沈后,对汉人仍采取屠杀政策。

当时建奴可能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强横的,目光短浅的民族主义,二可能是粮食不充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