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獒唐

第四九八章 生在唐周时代的幸运

来就是:拆了大柱子铸钱,提前发放吐蕃战争军费,酒类官榷。

有了方向,武则天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唯一有点闹心的就是,这些话本来是让吴老十来说的,可是吴启却是刻意隐形,把功劳让给了吴老九。

而这个该死的吴老九,还要拆了她的大柱子。

......

从两仪殿出来,吴宁低头前行,心里也在想吴老十这回到底又在搞什么鬼。

可是,还没走多远,狄仁杰、岑长倩,甚至武承嗣、武攸暨一起追了过来。

“子究留步!”武承嗣叫住吴宁。

“嗯?”吴宁疑声回头,“太子殿下,还有事?”

武承嗣没说话,而是看向了狄仁杰。

只见胖子面色凝重,对吴宁道:“子究,今日你所提四条政方甚妙,不过.....”

狄胖子迟疑了一下,“老夫总觉得.....”

与岑长倩对视一眼,只闻岑老爷子接过话头,“总觉得不踏实。”

好吧,他们是担心,这次危机太大,解决不了问题。

“呵。”吴宁一声轻笑。

先是感慨,武承嗣、武攸暨居然能和狄仁杰、岑长倩走到一起,足见这场大荒对大周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以致本应水火难容的两个派系也要同仇敌忾。

随之又是一声苦笑,“诸位是担心,治标不治本吧?”

“对!”

武攸暨点头,“原来子究先生也有此担忧?”

回答他的,是吴宁肯定的点头。

当然是治标不治本。要是真这么容易,他也就不用发愁了。

他今天给出的这几条,对钱荒来说也只能算是缓解,甚至治疗都谈不上。

要知道,钱荒说到底还是缺钱,他现在做的只不过是疏通,并没有生出太多的钱来。

那一千万贯铸币,也许暂时有用,可是随着商贸的进一步发展,只会更缺。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加升铜币的铸造。

可是问题来了,华夏历来就缺铜,经此一难只会更缺。

因为钱荒爆发,还有一个潜在问题是现在无暇顾及的,那就是铜价的上涨。

原本历史的唐周时期没有钱荒,所以铜价比铜钱的价值低,也没有人囤积铜。

可是,钱荒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铜价会超越铜钱的价值,致使屯铜成为最稳定的财富升值手段。

这会进一步加重钱荒。

吴宁把心中的担忧与众人说明,大伙无不皱眉心悸。

“这....”武承嗣大苦,“这当如何是好?”

看着吴宁,“子究先生就没解决的办法吗?”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就连与吴宁有仇的武承嗣此时也是深知在财政方面,吴宁的地位无可替代,这种大危之局,也只有穆子究能解。

“办法.....”

吴宁犹豫了起来。

办法是有的,可是.....很难!

依后世的眼光来看,当然有解决的办法,但是都不成熟。

而且,吴宁不敢说。

第一,当然就是纸币。

纸币可以彻底解决钱荒的问题,但后患无穷。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钱币以后世的标准,其实分为两种:

一种是,贵金属本位的代金币,例如英镑。

说简单点,就是代替贵重金属用于流通,本质上还是金属货币。一英镑等于定值的黄金,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货币,货币价值随黄金价值浮动。

贵金属本位的纸币,好处不言而寓。那就是,币值稳定,不管国家出现什么样的危机,出现崩盘的可能都很小。

但缺点也明显,那就是,得有特么那么多的贵金属啊?

别说大周,华夏王朝历来都是缺少贵金属的。

所以,这种纸币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纸币,也就是信用货币。

就是以国家信用,或者税收为担保,代替贵金属保障纸币的币值。

南宋、元朝、民国时期,甚至后世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信用货币。

好处是简单、粗暴,容易运作。

但缺点也尤为明显,甚至是致命的。

那就是:有的时候,国家信用很值钱。有的时候,国家信用就是个屁。

说白了,太平盛世,信用货币是助力,能更好的调控经济,稳定市场。

可是一到乱世,特么国家都要没了,还讲什么信用?

为了国家生存,无节制的增发货币,剥削百姓,那信用货币就是催命的毒药。

尤其是古代,没有任何监管,包括信用体系不成熟,观念跟上不等等原因。

吴宁要是把它放出来,现在可能是好事儿,万一哪一任皇帝上头了,打这个灭那个钱不够,开始出卖国家信用剥削百姓,那离亡国就不远了。

后世非洲、南美太多太多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信用崩盘,把百姓当羊毛的灾难了。

.....

在原本的计划里,吴宁需要一个机构,也就是西部商行。

当西部商行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起到金融监管的作用,那个时候可以尝试着发行纸币来促进大周经济的发展。

但是现在,纸币行不通。

那么除了纸币,还有别的办法吗?

也有。那就是,找到大型的贵金属矿源,快速填充金属货币的缺口。

“可是问题是,咱们大周境内没有那么大的金银铜矿啊!”

纸币的事儿,吴宁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压根儿就没提。他怕这帮人眼里冒绿光,不计后果的真把纸币放出来。

于是,直接说矿源。

一说到大周境内没有,狄仁杰却是一挑眉头,听吴老九这个意思,大周没有....别的地方有?

开口道:“哪有?”

吴宁道:“倒是知道几处,但是,不容易。”

武承嗣道:“且说来听听!”

吴宁也不扭捏,“首先是铜矿。据长路镖局所知,南诏国境有一处大铜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