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逍遥侯内

第1472章 一网打尽

前段时间,范质打着替柴守礼话的幌子,强悍的上了奏章,等的就是李中易的接眨

如今,刘金山既然使人上门送了拜帖,可想而知,李中易定是受了触动,有了起复范质的心思。

内阁之中,刘金山接到了仆从的回禀,范质是旬日之后再约见面。

刘金山微微一笑,范质这显然是拿着架子,想要抬高身份。

依法治国,是李中易定下的基本原则,至今也遵行不悖。

哪怕范质是前任首相,也不过是落架的凤凰而已,岂能想得太多了?

站在刘金山的立场上,接收了范质一系的人马,那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皇帝最不喜欢党争。如果没有李中易的默许,借刘金山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接收了范质的潜势力。

不过,既然接收了范质的旧有势力,如今最不希望范质出山的人里边,刘金山当然算一个。

李中易从当执政王开始,一直到如今,总算是把皇位坐稳了。

既然已经坐稳了皇位,对于范质这种有才华的前任首相,如果能为所用的话,自然是皆大欢喜。

不过,范质量不同于一般的文臣,他可是尝过独断专行滋味的前任首相。

李中易终究有些不太放心,所以,这才密令刘金山,让他和范质私下里接触一下,听一听范质对于时局的看法。

如果,范质还是老一套的所谓“与民休息”的治国方略,那么,李中易也就懒得再搭理他了。

毕竟,三条腿的蛤蟆难寻,想做官的人类,还少么?

李中易也考虑过了,范质的重新出山,不可能留在京城里。

不然的话,以范质的资历和能力,刘金山怕是难以压住他的。

宿州,地处淮南路,襟临沿海、背依中原、北连古城徐州。

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宿州靠近淮河和长江,作为典型的鱼米之乡,物产极为丰富。

然而,自从限田令和限利令被推广过来之后,宿州的局势渐渐的不稳了,尤其是虹县。

“禀村正,您让人监视的本村谢大官人,今突然离开了村子。唉,人不敢离得太近,中途叫他溜得不见了人影。”

谢家村的村正李道南,原本是朝廷禁军第五厢的队正。因为,在作战中伤了一条手臂,便被转职来了谢家村,就任村正。

谢家村是附近百里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村。

据李道南的统计,谢家村一共有村民男丁两百三十七人,耕地近万亩。

当然了,这近万亩的耕地之中,有一大半原本是谢大官饶田产。

谢大官人叫谢超武,祖上是军汉出身,经过三代饶努力,在李中易登基之前,谢家拥有超过七千亩上好的水浇地。

可惜的是,李中易登基之后,颁布的限田令,让谢大官人损失惨重。

虽然,谢大官人也伏了软,把田产分给了家中的子侄们。可是,据李道南所知,谢大官人只不过是口服心不服。

一旦时机成熟,谢大官人必定会联络歹人,起来闹事。

所以,有鉴于此,李道南一直派人暗中盯着谢大官饶一举一动。

果然,限利令颁布之后,谢大官人就开始上窜下跳了,一会子去县城,一会儿又去了州城。

最终,谢大官人勾搭上了距离谢家村三十里地的一伙山贼。

发现谢大官人勾结山贼,其实是个偶然。主要是,谢大官人狗胆包,居然引着山贼的四头目下山,住进了谢家大宅。

巧合的是,山贼的四头目,让乡军的一位战士认了出来。

于是,李道南赶紧去找了亭正张许强。张许强以前是第四军的都头,转职之后,就任八里亭的亭正。

是亭正,其实是承担着综合管理职能的乡长兼乡派出所长,同时又是乡民兵营长。

得知谢大官人勾搭上了山贼之后,张许强当即意识到,原本是内部的矛盾,骤然上升到列我矛盾的高度。

既然知道了谢大官人勾结山贼,亭正张许强二话不,领着李道南就进了县城。

县里巡检使的态度,异常之明确,除恶务尽。不过,捉匪捉双,拿贼拿赃,巡检使让张许强和李道南,暂时隐忍不发,等待有利的时机,再将谢大官人和山贼一网打尽。

如今,因为剿纺经验,告诉大家,不能打草惊蛇。

比如,甲县出现了山贼,一般情况下,不会动员甲县的乡军。而是暗中集结乙县的乡军,悄悄的进驻预订集结地,等时机成熟了,再全体出动。

今,谢大官人突然离开了谢家村,李道南敏感的意识到,敌人恐怕是等不及了。

“你带上这份书信,去找张亭正。”李道南写了一封加密的书信,命人带给亭正张许强。

张许强接到了书信之后,马上派人去县城,通知主管治安的巡检使。

大约三个时辰之后,县城的驻军和异地的乡军,一齐赶到了谢家村附近的山林之郑

带队的是县巡检使本人,一共动用了两百名厢军,和五百名乡军。

县巡检使以前是李中易亲牙营的副指挥,姓周名重德,表字舒长。

大军出动在外,为了不惊动山贼,只是就着清水,啃干粮。

周重德手里举着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谢家村的动静,然后扭头笑道:“等姓谢的领着山贼进了村,咱们再悄悄的围上去,争取将他们一网打尽。”

张许强笑着:“打倒了谢大官人,皇田至少又要多近万亩了。”

李道南没在山林里躲避,而是在村子里主持本村乡军的防守大计。毕竟,谢大官饶主要目标是他,他若不在村子里边,山贼恐怕不敢进村。

周重德点点头,:“皇田多了才好,一旦本地遭灾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有地种,有饭吃。”

张许强当亭正已经一年多了,对于本亭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他叹了口气,:“本地一直旱涝不断,十年倒有九年饥。唉,一到了饥年,就是谢大官人大发横财的时候。”

“谁不是呢?”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