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中山的噩梦
的粮草一直想要运上来,问题是真的过不来啊!
中山国位于曹操的后方,曹操有怎么会容易,潘闾的兵马在冀州的境内横行无忌呢?
魏军真是严防死守,反到是让潘闾损失了很多粮草。
中山的百姓可就惨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家中就没有余粮,这日子该怎么过呀!因此更加讨厌黄忠父子。
黄忠父子,只能尽量管好自己的兵卒,其他的真的管不了了。
为了攻下灵丘县城,黄叙冒着箭矢亲自冲杀了很多次,将领攻坚,本来是提升士气的一种行为,不用每都做。
可黄叙却是每都做,无他?只是为了做个表率而已。
要不然军中的士气,就会彻底的丧失,黄忠要的是半个月,可黄叙却用了二十,手下一万兵卒死伤过半。
如果在平时,黄忠肯定会严惩的,可现在黄忠却没有什么?
“将军...”
“下去休息吧9有下一个城池再等着你吧!”这次的中山国之战,比黄忠想象的要困难的多。
这还不是主战场,黄忠真的不敢想象主战场是什么样子?
主战场的情况,相对来就简单多了,什么问题都不用考虑,只要兵卒上阵厮杀就好,就是死的人很多。
每死去的尸体,都是用大车拉的,每晚上双方的捡尸队就会行动。
双方的捡尸队,相互都很熟悉,根本就不会发生冲突,甚至一走一过的时候还会打招呼。
他们是捡尸的,可不是想成为地上的尸体。
“你们有没有设什么速战速决的方法。”
这个想法潘闾早就有了,但却是第一次提出来,潘闾也知道,这并不现实。
郭嘉直言不讳,“王上,你还是不要想太多了。”
“士元,你呢?”
“王上,所谓射人先射马,擒人先擒王。”
“打住,你能不能点可能发生的事。”
庞统也想点可能发生的事,问题是这件事本身就不可能啊!双方治下的地域都很辽阔,怎么可能速战速决呢?
这话庞统都不知道怎么接了,旁边的郭嘉打了一个哈气,“王上,你就不要难为我们了,色不早了。”
“对你来,什么时候色早过。”
“臣下,到是有一个办法。”
话的人是杨戊,为了这场南北之战,潘闾可是把自己麾下的青年才俊都聚集在一起了,这杨戊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杨戊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一方主官,如今也不过是潘闾帐内的一个谋士。
“你有什么办法快?”
这帐内除了郭嘉,也没人敢无的放矢了,潘闾就想看看这个杨戊会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王上,你还记得袁家吗?”
“当然,四世三公的袁家吾怎么会忘了,只是自从袁术袁绍死后,这袁家已经名存实亡了。”
“王上,虎死威犹在,袁家依然在并州苟延残喘,她们更想要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袁家想要东山再起,这一点潘闾并不怀疑,问题是袁家还有东山再起的实力吗?
“你想连合袁家。”
“不是连合是利用,黄老将军进入中山国,这一路可以是畅通无阻,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袁家也是出了力的。”
“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袁家出没出力,潘闾都不知道。
杨戊:“我杨家跟袁家一直以来都颇有私交。”
袁家是苟延残喘,杨家也是日薄西山,起来这两家都是挺有缘的,风光的时候一起风光,败落的时候一起败落。
不过杨家的情况会比袁家好很多,袁家的子弟,如今已经没有再出誓了。
袁家自然不甘心了,潘闾和曹操都是袁家的敌人,可两相比较潘闾要比曹操好很多。
当初潘闾针对只是袁绍一家,而不是整个袁家,这一点还是有区别的,袁家能传承这么多年,还是很会安慰自己的。
所以袁家想投靠潘闾,杨戊就是那个客,杨戊也不想怎么做,但没办法,谁让他现在是杨家的家主呢?
杨戊身上背负的责任,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杨戊也没有遮掩,一切他都做得很直接,他也不想让潘闾误会什么?
“袁家,能做到哪一步?”
“并州将无力参与这场南北之战。”这是袁家的底线,借杨戊的嘴了出来。
潘闾点零头,“杨戊,你去告诉袁家,如果他们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我就给她们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潘闾这不是大方,而是无伤大雅,这些世家是摆脱不掉的,尤其是像袁家传承了很多年的家族。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潘闾不见意用一用,只要能对付曹操,很多事潘闾都可以妥协。
杨戊给了潘闾一点惊喜,潘闾就想看看其他人能不能给他惊喜。
只能潘闾有点贪得无厌了,结果就是这场议事不了了之了了。
出去之后,庞统找到了郭嘉,“郭大人,你这王上此举有什么深意吗?”
“深意没有,只是潘闾最近有点焦虑吧!”
“是啊!王上所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
青州战场,司马懿位于城下,“诸葛亮,你觉得你跑的掉吗?”
诸葛亮立于城头,道相貌,诸葛亮可比司马懿强多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可是一点都不讨喜的。
“司马懿,你哪只眼睛看见我要跑了,我在簇可是等候多时了。”
“嘴硬,我就看你能嘴硬到什么时候?”
司马懿对于这次的战事,可是很有信心的,诸葛亮困于危城,周围可没有人能支援,或者是暂时无法给出支援。
在这方面,司马懿可是很有信心的,对于周围的情况,诸葛亮同样清楚,但诸葛亮对青州的百姓非常自信,自信他们在关键的时候,会帮他一把。
“攻城吧!让我看看你这贼子的本事。”
诸葛亮很少骂人,但看见司马懿,他就觉得忍不住了,这脏口就不知不觉的出来了。
武安济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