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小女寸肠断
心地善良的小甜已经被徐帮教得只认钱了。她无心顾及街面上的繁荣市场,小甜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加快步伐走进市场,来到卖米的摊位,她便精练细选来到一位中年妇女的跟前。
那位妇女穿了一身蓝色涤纶面料衣服,面容诚朴:“小妹,我是今年的新米、是香米,好吃得很。若不是给我儿子筹措明年上大学的学费,我还舍不得卖呢。”
小甜听说她卖米是给儿子筹学费,有心买她的米:“多少钱一斤嘛?”
“一块二。”
小甜经常买米,她很熟悉大米的质量和价格,见她说的价格合理,也爽快同意:“好嘛,就按你说的价,你的米我要了。”
那个妇女坦诚相待:“我在家过了秤的,两袋一共八十五斤,你信就信,不信你就称也行。”
小甜耐心像她解释:“在市场上买东西,讲的是钱足称够,还是当面过秤付钱合理些。”
“要得。你找杆秤过嘛。”
“买了之后,麻烦你帮我挑到家里去。行不行?”小甜征求意见。
“远不远?”
“不远,我们过秤之后,就挑过去不到一百米就到了。”
“要得,我们挑起走嘛。”那位妇女用扁担挑起一挑,用两个塑料编织袋装的大米。跟在小甜身后来到一家专门卖称的商店。
“老板,麻烦你帮我们称一下这桃大米。”小甜上去跟卖称的老板联系。
一个身穿灰色面料卡克服的中年男子一见小甜是这个县城难见的美艳妇女,想讨好她。低声问:“美女,你是要我照实称还是吃黑?”
小甜惊世骇俗:“怎么,秤上还可以搞名堂?”
老板神乎其神的告密:“比如,她这一挑米是八十斤,可以称成一百斤、或一百二十斤,也可以称成五十斤。”
小甜惊喜交集的神情,深邃的眸子瞅着他:“这挑米你照实称,她在家里称了的是八十五斤。等会我再来和你细谈秤的事。”
老板显得神通广大,展示其风采:“好吧。我称一台要收两元钱喽。”
小甜马上从挎包里取出两元零钱,递给老板:“称嘛。”
老板示意那位卖米的妇女把两袋米放到磅秤上。老板看秤后告知:“是八十五斤。你们来看秤。”
“不用看了。我们都知道是八十五斤。”卖米的中年妇女和小甜几乎异口同声的说。
小甜领着中年妇女把大米挑回家,将袋子里的大米全部倒进装米的瓦罐里。
小甜算账后,给那位卖米人一百零两元。那位卖米人慷慨的说:“我只收一百元,两元钱你已经付给过秤的老板了。”退还了小甜两元钱,离开甜家。
小甜写了一张留言条。爸:今晚,我们同学聚餐,我就不回来吃饭了,别等我。女儿:小甜留言。她把留言条放在茶几上,背上白色的小挎包,关上防盗门,直奔刚才称大米的那家商店。
老板见小甜重返商店,惊诧地问:“美女真的对秤有兴趣?”
小甜故弄玄虚:“我就不相信,一支秤能称出几个花样。”
经营秤的那位老板毫无保留的告诉她:“我知道你就在附近住,我对你说了实话之后,你可千万别乱说出去。我先给你说,再试给你看。研制生产这种秤还算是高科技产品,使用起来很简单。为了保险,你必须承诺此事绝不外传。我才告知这一秘诀并做试验证实。”当他说到关键时刻就打住了,他也害怕技术监督局来查实后依法处理。
小甜疑惑他是吹牛皮,根本不可能有随意调剂后就变动计量效果的秤,为了确切此事的真伪,她仍坚持不渝的了解真谛:“老板,如果你能证明你所说的是真的我给你介绍一个客户。我绝对不会到处乱说,你我前世无冤,今世无仇,我没有必要整你害你。”
老板狡黠的目光见她如此单纯、善良,他之所以宣扬这种秤,目的还是卖秤。于是他先发制人:“别叫我老板,我姓张,你叫我张哥就是了。你要是乱说我也不害怕,我可以否认一切,现在重证据,谁也不会轻易抓获我的证据。我先做个试验,再给你讲其中的奥妙。”他提出一个盛满物质的编织袋:“这个袋子里实际上装的物质有五十斤重。”他将这袋物品挂在秤上一称,的确是五十斤。
“我要让这袋物品只有三十斤。”张老板悄悄移动了一下秤的刀口。再称那袋物品,果不其然,只有三十斤。
“我要让这袋物品有七十斤。”张老板悄悄移动了一下秤的刀口。再称那袋物品,惊奇的是,那袋五十斤的物品有七十斤了。
小甜惊恐万状:“太奇了,奥妙在那里?”
张老板瞅着她的好奇心,以及要给自己推荐买家的面子上,给她道明实情:“非常简单,要照实秤、多称或少称,只要正确地移动秤的刀口,就能达到你预订的目标。买秤以后,多做几次试验,一定要完全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公开使用,否则,容易造成误伤。”
小甜仿佛明白了,暗自幸庆,终于可以给白须帮上忙了,他如果买一支刀口移动就能控制计量效果的秤,岂不是能打败同行生意的其他对手,独霸白阳的市场,能赚取更多的钱吗?太好了。急迫地问:“这支秤多少钱?”
张老板毫不隐晦的告诉她:“使用这样的秤,要流动性强的生意,并且还要生意做得大才适用,一般的小生意用不上。这支秤经营风险大,进价高,销价也有点高,一般人舍不得买。”
小甜有些气愤:“你这个张老板才怪模怪样的,我问你,这杆秤多少钱你才卖。”
张老板暗喜,今天终于有个大买主:“一千元块钱。”
小甜也非常惊愕:“你有没有搞错,一千元块钱。”
老板反问小甜:“你算过账没有,有了这支秤的帮忙,生意人要多赚多少钱?例如一个收猪的人,每头猪吃二十斤的秤,吃十头猪的秤就把头钱拿回来了,一车猪几十头猪,还不说往后他任凭这支秤多赚多少钱。再说利用这种方法赚钱,神不知,鬼不觉,我这里只有这一把,卖完才敢进货,新旧货至少相隔一个月。”
小甜细想,他说的也对,白须反正有市场,天天都在收猪,流动性大,他是个做大生意的人,也不在乎这一千元块钱。又一想,我何不再和他谈一下价钱:“价钱上有没有优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