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离开近天陵
从这一点来讲,这座近天陵的存在,再加上李玄霸逝世的时间,处于隋唐交替的一个过渡时期,墓葬文化融合了隋朝鼎盛时期的丧葬风格,以及唐朝的墓葬文化萌芽状态,再加上近天陵本身的特殊意义,这样一来近天陵就有了很大的考古研究价值。
一旦近天陵的事情上传到考古的相关部门,到时候,肯定会有大规模的考古队伍来这里进行勘察发掘。这里的风水格局经过当年的陵墓修建,严重程度的挖掘山体,已经非常的不稳定,如果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人为干预,很容易破坏当地的地势。
风水这种东西,虽然属于玄学,但同时也是对大世界自然环境的一种直观阐释,代表的,也是生态环境的一种自然平衡状态。像是这一带的雪山环境,本身就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很难恢复,会引发一系列自然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
如果因为大规模的考古活动,破坏了当地的风水格局,格拉丹东雪山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平衡被打破,很容易造成雪顶塌方。这里又是长江的发源地,雪崩形成的积雪下滑到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区域,大量的融化,长江下游就会泛滥成灾。再进一步,就是整个长江带生态环境的崩溃。而这些问题,如果不是从整体的风水局势上来看,单纯的地理勘探几乎很难预测到造成的这些严重后果。
所以,炸掉这里,爆炸扩散的震荡造成的小规模雪崩将这里彻底掩埋,近天陵外面的这层积雪本身就不稳定,容易再次塌方。如果考古队伍来这里进行发掘,就必须要直面雪崩造成的危险,进一步意识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让考古工作无法在这里着手,就能够避免掉那些无妄之灾。
荆未楚他们一共带来了七个定时炸药,都是机械式引爆的C4塑胶炸药,威力很大。荆未楚留下一个准备用来在我们走出去之后,炸掉之那条暗道,剩下的几个炸弹,全都安放在了陵墓的各个地方。然后,我们就水续进入了暗道,准备离开这里了。
这条暗道修的非常粗糙简陋,斧凿的痕迹在这种半封闭的空间里非常完整的保存了下来,非常明显的留在石壁上,显示出当初工匠们修这条逃生暗道的时候,工程的进展非常匆忙。
我们顺着暗道往里走,暗道的横向面积不大,我们需要弓着身子往前走,脚下的路也非常的难走,坎坷不平,严重的拖慢了我们的速度。
顺着暗道往前走了七八百米左右,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条暗道的走向是斜往下延伸的,从我们现在所在位置的高度来推断,暗道的出口,不会是我们之前进去的那个山洞口。这个时候,已经有明显的寒冷气流从前面吹过来,夹杂着雪粒,还能够听到寒风吹过狭窄空间的尖啸声音。显然这条暗道是直通到雪山外面的,而且我们距离出口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