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奋斗在2005

第121章 雪地里的老妇人

能吃,我跟他爹得喝泔水去!”

林枫差点跌倒,一脸哭笑不得。

苏苏忍不住笑出声,怕林枫面子上挂不住找那服务员理论,就抢上前一步,挽着他手臂出门了,她可不想在这耽误功夫。

结果出来一看,大雪纷飞,鹅毛大雪啊。

“完了,今夜是走不了啦,就这么大的雪,夜车怕是不好开了,为了咱们自己的安全,只能住店了。”

林枫苦笑,朝谭振秀。

谭振秀点点头,“已经都晚上了,去了也什么都做不成,我们就在东河找宾馆住吧。”

站在火锅城左右一扫,不远处就有一家宾馆,灯火辉煌的,从外表看,至少是一家四星级的宾馆吧,东河市的经济虽比平海要好,因为它离省城建陵要近,但要是五星级宾馆林立,在06年这会儿那是扯淡,绝对数不出三家来,往世林枫来东河旅游过,2016年时才四家五星级宾馆,现在才06年,绝对没有的。

四星级也无所谓,反正住一夜就走嘛。

连吃饭到入住宾馆,时间都九点了,林枫接了几个电话,有老妈关怀的电话,有王悍汇报工作室的电话,还有陈洁谈事的电话……

苏苏也一样,老妈和姑都给她打了电话,最后接了蓉儿的电话。

“姐,林枫手机一直占线,敢不先接我的电话,等他回来的,我非要捶他三顿啊!”

“好好好,三顿,姐帮你,你早点休息,听袁姨的话。”

“知道了,我和妙儿要去涮牙,然后就睡,姐,你晚上心点啊……”

噗!

苏苏差点噎住,这丫头,c的什么心这是?

不过,这话让她脸红点。

上了楼,准备进房间时,林枫才反应过来,“虎娃,几个房间啊?”

他刚才顾接电话,办理入住手绪自然是虎娃的事。

“俩啊。”

“呃,俩?咋睡?”

林枫有点懵,一下没反应过来,问虎娃。

“还能咋睡?我姐了,晚上让我和你睡……苏苏和秀姐睡一个房呗,难道你要自己一个房?你想做什么?”

虎娃的‘姐’,是苏享啊,苏苏的亲姑姑,这都嘱咐了啊?坑不坑啊这?

林枫一脸黑线,哦了一声,没气了。

一下午得意的表情,这会儿全消失了,再也得意不起来,原来,今夜是和虎娃睡啊?这是不是弄错了啊?

苏苏和谭振秀双双掩嘴失笑,倒弄的林枫有点尴尬不好意思,好象心思曝露了似的。

“虎娃,你先休息吧,我睡不着,我和我姐还有苏苏去聊会儿……”

坑爹了啊,多美妙的大雪之夜,居然要和虎娃度过?

结果不到夜里十点,他就被苏苏赶了出来,两个美女要洗澡休息了,当然要把他轰走的。

这一夜,林枫差点没失眠,后半夜两三点才睡着的。

---

左源县是东河最贫穷的一个县,早就列入国家贫困的大名单了。

龙沟乡更是左源县最穷的贫困乡,就这还不算,谭振秀的生父母并没有住在最贫穷的龙沟乡,而是在龙沟乡的窑头村,这个村是乡里最穷的村。

好吧,所有的‘最’和‘贫’都叫秀表姐的父母给赶上了。

窑头村真是名符其实,那房子居然是老土窑房,有一种随时都要崩塌的纠心感。

坐在车里的谭振秀都彻底傻眼了,眼里蕴蓄着滚滚热泪。

这就是生我养的‘家乡’?

这,简直就是满目疮夷,这是人住的地方啊?

上午到了龙沟乡时,他们问过路过,问人家窑头村的路怎么走,人家了,窑头村分新村和旧村,不过离的不远,乡北边有一条西北向的土路,就是通往新旧窑头村的路,走着走着就看见,路东边有大瓦房的那是新窑头村,路西边都是土窑房的是旧村,而且旧村没多少户人家了,有点能力的都搬新窑头了。

快中午的时候,他们在新窑头村打问到一个消息,就是谭振秀的生父‘鲁八’并没有搬到新窑头,还住在旧窑头的。

开卖店那人的话还在谭振秀的耳边回荡着。

“……鲁八啊,那命苦的呢,三个儿子都不管,三个女儿没人问,老两口就在旧窑头出不来了,这辈子生在那里,死也要在那里,他家老大老二都进东河了,老三没逼本事,倒也在新窑头这儿混了个媳妇,不过是吃娘家的软f呢,就当是个劳力吧,有时候偷偷摸摸去给他爹娘送点吃的,但终归是做不了他媳妇的主,可也就是老三还离得近,能看照一眼那两老口,鲁八下不了地都三年多了,老寒腿,挺要命的,没钱治啊,平时靠他老伴儿在新窑头这边卖点编篮,村里娃娃们喜欢那太太的手艺,一块两块的照顾点,象这大雪天的,八老伴儿也不会过来了再卖了,又冷又冻的也没个人,你们打问他家做啥?有事进城找老大老二去啊,那俩挺幸运的,听早些年就给什么谭氏公司招进去了,日子过的可红火了,就是那俩没人性的,居然不管他们爹娘啊……”

这话,听的谭振秀一嘴银牙差点没挫碎了。

旧窑头连路都快找不见了,两边的窑房倒塌的都有好多,就象是一个荒废的村落。

是还有十来户没搬出来的,可实际上怕连五户都没有了,还算完整的土窑,一眼望遍都找不到四五家。

黑色的揽胜在坑坑洼洼的村路里晃悠着极缓的前行。

能看见最里头的那里有一家窑房的烟洞在冒烟,明这家还有人住的。

不过能看见,两间窑洞已经塌了间,只剩下一间了。

街门口的矮土墙下,居然坐着个老妇人,头发花白,满脸苍桑,岁月刻在脸上的纹路清晰而深邃,她目光中已经没有多少光泽了,只有无尽的悲伤……

身上披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绿军大衣,都破的好多洞,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衬坐的那个棉垫子不大,露出的一角黑油亮黑油亮的,老妇脚上的鞋居然是老式那种棉鞋,也补了n块补丁,是补丁摞着补丁。

在老妇的身前,摆着一个大竹篮,大竹篮里是一堆竹篮,十分精巧好看,这是老妇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唯一手艺,可是谁会来这买东西?谁会来?有一个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