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秦有锐士

第263章 国医院

可是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在这个动乱争霸的年代,无法符合当权者的需要。它主要是讲君主要以仁义治国呀,个人本身要遵循君子的道德标准呀等等。

在这个大争之世,是达不到当权者想要富国强兵、称霸中原的目的的。

而法家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思想,树立国君的权威,对于整顿国家秩序、发展生产力非常有效。看看秦国通过法家代表商鞅、韩非子的改革,迅速发展壮大,蚕吞六国,统一中原就可见一斑。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会继续采用它的缘故。

春秋无义战,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战争繁多,但都不是义战。周天子是想推行孔子的儒学,但他没有这个能力,而任何的文化都是为当权者服务的。

而列国的君王,强的想并吞弱的,弱的在千方百计防范灭亡,那里还能接受孔子的儒家学识呢?

一旦到了统一的前堤下,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又想起要人们来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天下,就又开始尊孔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简而言之。

儒学讲究仁、孝、礼、法、信,当时的环境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首先,诸侯称霸,士大夫僭越,周天子没有任何约束力。例如春秋霸主,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不符合礼。

其次,为了夺权争利,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攻杀,例如,齐桓公姜小白与兄弟姜纠之间的攻杀。

这不符合孝。

再者,大争之世,任何诚信都不值得去相信,例如,张仪诓楚怀王。

这不符合信。

这些的共同点都不符合礼法仁。

而儒家的道理不能帮助诸侯士大夫争夺利益,所以没有用处。

儒家思想善守不善攻,稳定人心用儒,非常时期用法。

这也是因地制宜。

而被秦王荡这般游说,秦越人更加难以推辞,只能接受了。

谁不爱慕虚荣?

所谓淡泊名利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少的可怜,而且也只是淡泊名利而已,对于名利还是较为看重的。不为名,不为利,秦越人为何出仕秦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