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好女误

芳娘做成了两身男式衣裳,穿在柳奕身上,身长勉强合身,就是衣袖略长了些。

这是柳奕的意思,一次做大两号,先掖点尺寸,待长高了时再挨着放放,便可以穿很久了。

“你这孩子,说剪就剪了,好歹多留几寸。”给女儿量着肩袖修改尺寸,芳娘又是一阵嘀嘀咕咕,“又要长多久才能长回来。”

难得这几年好吃好喝,好容易把根豆芽菜养成棵豆苗了,偏偏想要换男装。

“反正咱们今年就走,越快越好。”柳奕若无其事涮着火锅,“到时候,一路上穿着裙袄,也不方便行走。若是见了人,还得遮遮掩掩,何苦给自己找恁不自在。”

现在这样不好么?扮成了小子,利利索索。

要说逃跑,倘若只是“短途”,从这个村子去那个村子一般简单,假装走走亲戚的一家三口倒也遮掩得过。

冲州过县的长途跋涉,恁就没那么简单。

若被人盘查时,另需要有一样路引……也就是介绍信,他们还得想法子解决。

介绍信怎么个办法,柳全想着先找阙三打听打听,毕竟他家几辈人也没办过这东西,毫无经验可循啊。

寻常人家,登记在册的,恁都是编户,就算在官方的黄纸簿子上挂了号,有经过认证的合法身份。

但若离了本乡本里,这就不好说了——平白将恁多田地不要了?留给谁种?去哪里,做什么营生,为什么走——总得找个理由。

“咱们先问问,了解清楚情况了再定个计划,恁才稳妥,对吧?”柳全皱着眉毛,“都说穷家富路,路上要带多少东西才够?你晓得这一走出去了,没着没落的,能有多少麻烦事。”

之前,他们想着要多攒粮食攒干粮……还准备至少用四年时间完成计划。

而今不到两年,粮食攒够了,丝绢等物资也累积了不少。

至于穷家富路么……

“恁不如再清点清点,看看够不够咱用的了?”柳奕现说着话就放下筷子起身来找账本。

确实,什么时候动身,路怎么走,带不带行李,应该预备些啥……有些东西要摆在明面上,总不能什么都不带。

“这抖来抖去的。甚时候才是个头啊!”

芳娘感慨一声,拿出了各色账本来,一家三口开始在“地震”的余威中清点存货。

衣食住行,最大不过吃饭穿衣。

干粮咸菜自不必说,芳娘照柳奕说的,每天做饭时,多加两把柴禾、多和些面……“日积月累”。

面食大部分炊成了本土就有的“蒸饼”,也就是开花馒头。

从粟谷玉米杂粮面到小麦白面,大多都蒸好放凉了囤起来。

尤其冬天的时候,冷馒头晾在室外簸箕里冻一冻,经得住放也压不坏。再存到棉布大粮袋里,码成一摞十数袋,论个总有千八百的,够吃好长时日。

其余如锅盔一类的干面饼,也不论什么面的,烙了许多,一样好几粮袋,不时还能换换口味。

再精致点的干粮,不是做不出,实在不方便存放,也不好叫人看见,自己偷摸着过过嘴瘾就行了。

榨菜腌菜之类,除了萝卜等是用大桶储存,其余能腌的也都各弄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泡菜瓮十几坛,便连鸡蛋都腌了几百个……这些属于拿出来就可以直接食用的,在于量大,不在精细。

芳娘把那些老坛盐水皆不舍得倒,每腌渍熟了一批就捞起来“真空保鲜”贮藏,按照不同的用途,做菜调味的和佐餐下饭的都分门别类标注好。

柳奕觉着,她家往后用不完的,可以到地方直接拿去开个咸菜摊了。

卖空了也省得占这老多地方不是。

至于能当现金用的“干货”粮食,除了粮袋,不管什么大缸大罐水箱水槽……原来从金山扒拉下来的好些物件,他们不知道干用嘛的,只要能装东西,现在都派上用场塞得满满当当。

又比如说穿戴的衣物——

日常要用的普通麻布,是生产起来最慢的一项。

柳奕和阿娘通常坐下来就能绩麻,走哪搓哪,所以不会占用在空间里的宝贵时间。

也就是按照白芸里的正常生产水平,他家三个月能出两匹。

有时候活计多了一耽搁,手头上再慢点,五个月才出三或四匹的情况也是有的。

是以,除了这两年的消耗,麻布目前还有四五匹的剩余。

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他家的绢帛有多。

空间里现有了大小不同型号的缫丝车和纺车四部,为柳全不同时期改良所制。

每个工艺流程都有应对的工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少。

从缫丝到纺线再到织绢,正常的速度五日便可出一匹。

空间外使用新式织机的织造速度是五日,加班加点三日也可完成。

但前期的备料时间至少十天,纯手工缫丝纺绵没有小半个月下不来。

所以这么长时间积攒下来,芳娘织成的素绢反倒有将近一百匹,纺好尚未织造的的丝绵还有五六十斤。

他们这两年多时间添置的人均三四套单衣,两三套不同厚度的冬衣,日常穿用已经足够。

再多,恐不方便赶路了。

何况一个人的穿戴与经济条件有莫大关联,就比如一个开织坊的,总不能穿得太差,叫人家怀疑你家的产品质量。

柳奕笑说,往后她家要是做生意了,还可以穿穿细麻布衣裳,不一定非得要恁多土制的粗麻布。

倘需要麻布了,也可以直接用丝绵或绢匹粜换嘛。

照目前市价,一匹绢换个三匹布还是没问题的。

“恁……不如咱再多换点麻布备着?”省得到了用时又不够。

其实,柳奕并不认为真要赶路的时候还有那个闲情逸致想什么穿戴,麻布换来自用的机会并不多啊。

“恁也没甚必要。”柳全摇摇头。

当钱用,还是绢帛值钱。

听闻得在长蔺亭的馆驿附近置办产业,就可用素绢计价。

五里庵那一院屋舍,附带一片小菜园,连地皮加上房屋造价,共直绢一十六匹、粮二十石。

这是当时他们个附近乡里传闻的造价……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