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杀伏家,又让他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一时犹豫不已,便让众人散去了,只留下三个儿子继续讨论。曹彰和曹植两个人意见基本相同,不赞成大开杀戒。一来他们也都觉得自己的子嗣不旺,可能真跟这个有关,二来他们认为,这毕竟是十几年前地事情,伏家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伏完在世地时候,也规矩得很,起来是比较识相的,如果因为这么一封信,就将伏家全杀了,那么势必会引起大家地担心,连伏家这么老实的都不放过,那还有谁能安心呢?再伏家世传尚书、诗经,门生弟子不少,族诛伏家,会引起很大的反应,恐怕不利于曹家,就象当初杀了边让,兖州大乱,几乎让李旬无立足之地一样。
李旬连连点头,他刚要下决定,大师兄却摇头表示反对。他一脸正色的道:“杀人不在多寡,不该杀的人,杀一个也是多,该杀的人,成千上万也不多。伏家才几个人?子文在北疆,一战斩杀数千人,乌丸人被你灭掉的族都有好几个,这算不算多?仓舒在荆州,这几年和刘备、孙权打仗,死伤也有数万,这算不算多?我在关中打仗,上次大捷,一战伤亡也过万,如果真要担心伤及子孙,那我们岂不是都伤了人和?我觉得这个法不可信。”
“那你的意思是?”李旬有些不解的看着大师兄。
大师兄看了一下李旬的脸色,接着道:“父亲百战百胜。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靠的不仅是精兵猛将,智谋之士。还有赏罚分明的执法,有过必赏。有错必罚。如此才能人人思进,个个奋勇。若是考虑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这伏还怎么打?伏家虽然没有动作,可是他们将这些书信藏在家中,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