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美国农场

第635章 眼高于顶的酿酒师

本配置。

“这一轮共收获多少白兰地?”张一好奇问。

“四十五升,也就是两千桶,它们要在橡木桶里熟化三年到五年。”尼可回答。

“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呢?”张一又问。

“红葡萄酒一千桶,白葡萄酒五百桶。”

“威士忌呢?”

“第一轮还没下线。”尼可补充道,“一百万升,大半还需要半个月,才可以装桶。”

张一点点头,心里快速计算。

自己到目前总共存下多少酒桶?

四十五万升白酒,换算是两千桶,实际是用大陶缸装的。

两轮朗姆酒。

第一轮收获收获两千六百桶。

第二轮两千桶。

加上今年的两千桶水果白兰地。

一千桶红葡萄酒。

五百桶白葡萄酒。

总共一万零一百桶,每桶225升。

共303万瓶,750ml酒产品。

和老祖宗给自己手工留下的四十万瓶酒相比。

肯定是远远超出。

算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前和洋酒巨头保加力、帝亚吉法...联合利美等等洋酒制造商相比。

比较形象的比喻,类似街边普通商店和阿里爸爸集团之间的差距。

帝亚吉法酿酒帝国旗下。

仅仅只是威士忌‘尊尼获加’,这一个品牌。

时时刻刻有七百万箱——

也就是4200万瓶750ml威士忌,时刻处于酿造中。

更不用说,产量更多的黑啤、伏特加、利口酒、朗姆酒、白兰地等等....

两者之间的体量、世界观,不在一个维度上。

想到这些,张一没有自怨自艾自悲。

埋头苦干低调发展,终有一天会迎头赶上。

经过伏特生产车间,尼可口气可惜道。

“酿酒禁令解除后,啤酒开始酿造,因为缺人伏特加生产只能暂停。”

张一有心理准备。

农场同时酿造威士忌、葡萄酒、伏特加。

只有不到四十人在车间一线工作,新开五百万升啤酒酿造,肯定会面临人手不足的境地。

“地库里现在有多少伏特加库存?”张一问。

“有一千两百万箱库存,这次发货两百万箱到神牛国。”

张一点点头。

每箱六瓶、、每箱21米元。

总共4200万米元。

这其中有840万米元企业所得税。

3360万是税后所得。

很暴利。

只是——税多的有点心疼。

以后会从天朝魔都发货过去,会有更多利润。

经过威士忌车间尼可的父亲阿雷克西。

和一些新队员正在这里工作。

威士忌是烈酒,和红酒、白兰地一样,需要在橡木桶里熟化三到五年。

和众人打过招呼,张一和尼可来到啤酒生产车间。

张一在这里见到马乔。

他和本森正在检查刚刚从发麦车间送过来的麦芽。

“好久不见马乔。”张一主动打招呼。

马乔和本森是农场里硕果仅存的非裔。

陈华介绍他们来农场工作。

“你好BOSS!”马乔回过头看向张一。

行拥抱礼。

“这还以为你不会回来了。”张一打趣笑道。

马乔摇摇头,笑着露出大白牙。

“我本打算把农场啤酒和伏特加酿造流程演示一遍,但保乐力公司的几名酿酒师根本不屑。”

“那他们有苦头吃了!”张一开怀大笑。

马乔心里还清楚。

既使自己陪着那些眼高于顶的酿酒师演示一遍。

以后,他们同样酿不出克洛斯农场出产的高品质。

在他看来,这其中原因很复杂。

说不清道不明。

一般来说酿酒水质很重要。

原料很重要。

酿酒师很重要。

这是正儿八经的酿酒三要素。

换克洛斯农场风格突变。

水变的不重要。

酿酒师也不重要。

唯独原料粮食不远万里,从西海岸海运到香江。

还有‘大料’。

好像是BOSS的祖传秘方。

“听说你在香江找了一个女朋友?”张一笑问。

马乔脸红了一下。

“她是个菲律宾姑娘,在香江从事家政工作,我已经把她带来达百罗小镇。”

家政工作指的是驻家保姆。

这是菲律宾的强项。

而且国家认真把个行业,当然一个创汇项目在做。

早前比较乱,近十年只有读书好的。

大专以上学历。

经过职业培训,拿到相关证书。

才会被允许到国外从事家政保姆工作。

而她们也很珍惜这份好工作。

以耐心、细心出名。

很有竟争力。

口碑也很好,已经打成品牌。

一直以来菲律宾政府都希望天朝政府能够放开内地对菲佣限制。

天朝考虑到自己也有许多人需要这份工作。

一直没开这道口子。

否则不知要有多少人失业。

另外,总有一些人歧视这个行业。

在马乔这个米国人眼里没有这个概念。

那怕是刷碗。

只在意工资多少,而不在意工作做什么。

白天在后厨刷碗,晚上去酒吧消费,照样给别人小费。

所以张一很看好马乔和她的菲律宾女朋友在一起。

和一些黑人‘零元购’不同。

他在农场脚踏实地干活。

能吃苦、能加班。

不比其他人做的差。

否则也不会张一派到香江主持大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