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子让他盗,自然不会被盗了。”

“如此看来,这牛头盗了这忆州城中官员的银子,倒也是件好事。”和亲王接着说道。

“哦?王爷此话怎讲?”董大人倒是有些疑惑。

“董大人当时可是忆州太守?”

“是。”

“那太守可是一个州县官职最大,领取俸禄最多的官员?”和亲王这话问的巧得很。

“回王爷,这自然是。”

“那就对了。既然太守家中都没有多余的银钱。倒是这其他官员家中,有富足多余的银钱,让这牛头盗了去。董大人,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呢?”和亲王这明知故问,微笑的表情简直绝了。

“王爷的意思是,这些被盗的官员存在贪污受贿的可能。”董大人一脸疑惑,一脸正经的试着问道。

“本王可没有说,这话可是董大人自己说的哦。”和亲王倒是会甩锅,一脸嬉皮笑脸的说道。

“是,是下官胡乱猜测。”董大人赶紧一脸有些羞愧的微笑回答道。

“那董大人现在觉得,这牛头盗取当时忆州城中官员的银子可是件好事了?”和亲王依旧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说道。

“是。如此自然是好事。王爷英明。”该拍马屁时还得拍起来。

“董大人可知,前些时候这牛头又在京城作案了?”和亲王一脸惊讶地接着说道。

“哦?”董大人一脸的惊愕的说道,“王爷怎么知道是牛头作案呢?”

“本王也是听蔡丞相和夏太尉说的,他们说这手法,和当年牛头作案的手法一模一样。都是一夜之间,将这京城官员家中的银子偷完了。毫不留痕迹。当然了,这些官员可是不敢实报,也就报被盗了几两银子。这京城官员可比忆州官员富足啊。也不知道这牛头盗取如此多的银子要干什么?”和亲王故作不知道的随口一说。

董大人若有所思的听得有些入神了。

和亲王讲完了,也没有回答和亲王。

“董大人莫不是想到了什么?”和亲王见没有回应,便又多问了一句。

“回王爷,下官只是在想,如此多的银子,若是换作粮草,能换多少?这些粮草又能养活多少士兵呢?”董大人倒也不傻,既然要试探,如此好的话题都送到嘴边了,怎么能放过呢。

“如此多的银子,怕是四纳国的国库也没有如此的银子吧。莫非董大人的意思是牛头想要造反?”和亲王故作有些惊讶的,借了刚才董大人的猜测语气说道。

“王爷,下官可没有说这话。”董大人又将刚才和亲王的话还给了和亲王,好在董大人也算厚道,并未多收和亲王利息。

这礼尚往来,果然不错,都是注重礼仪的人。

“好。看来是本王唐突了。”和亲王笑了笑,“若是这牛头用这银子帮助百姓,本王倒也就罢了。若真是造反,这牛头脑子难道被门夹了吗?如此国泰民安,造反只会生灵涂炭,骨肉亲人相离。为了一己私欲让如此多的人牺牲,为天理所不容。”

“王爷说的是。”

“皇上觉得这天下太平才是好事。本王偏不,本王偏要给皇上找些不开心。让他好好看看这江上,到底是不是表面的那般天下太平。如此一来本王心里也算是平衡了。”

“王爷这是在替皇上分忧呢。”

“董大人,您夫人若是挑您的刺,您心里觉得舒服吗?”

“实话实说呢,自然是不高兴。”

“这就对了啊。只要皇上不高兴,本王心里也就高兴了。不一定非要让一个人死才是最痛快,最解气的事,对吧,董大人?”和亲王一脸邪魅的笑容。

“王爷说的是。”

如此一来,这和亲王心性倒是不错。就些孝子的性子在里面。

不过,若是如此,倒也不错。

看来和皇上便和倒也是真事,不过这报复的手段着实可爱了一些。

虽然明面上一直在给皇上找茬,可是实质却是造福百姓,此乃大益事。

果然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品行只能也不能茶到哪里去。

与和亲王的这次对话,看得出来,这个和亲王聪明得很。

和传闻中所说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