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睡不好觉。

好在福伯是家中老管家,为人忠诚可靠,苏策决定跟他交底:“我问你,当今天子这几年整治官员,手段如何?”

苏策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紧紧盯着福伯。

“这……” 福伯思索片刻,一时语塞。

他回想起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近年来,因贪腐、渎职等事被惩处的官员不在少数,许多家族一朝覆灭。

“我跟你说,远的不说,就前几年,朝堂之上因贪腐、渎职等事,被惩处的官员还少吗?多少官员一朝获罪,满门遭殃。这时候我去表功,不是找事儿嘛!”

苏策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抬眼看向窗外那被夜色笼罩的街巷,一阵寒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还有许多话他没敢对福伯讲,因为说了福伯也未必能信。

虽说苏策对唐朝历史并非了如指掌,但太子李承乾造反这等重大事件他还是知晓的。

如今,朝堂局势看似稳定,实则暗藏汹涌。

李承乾身为太子,却心怀不轨,暗中集结势力,意图谋朝篡位。

李世民察觉后,雷霆出击,将太子一党尽数歼灭。这场内乱虽已平息,可朝堂之上依旧人心惶惶,各方势力也在暗中蠢蠢欲动。

苏策深知,在这复杂局势下,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自己此时若过度张扬,被卷入朝堂争斗,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未来朝堂走向难以预测,说不定哪天局势突变,自己这个 “异类” 就会成为某些势力的眼中钉。

“福伯,接下来奏折这么写。” 苏策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关中之地,历经战乱,地力渐疲。加之近年雨水不均,旱涝交替,农田收成大减。肥沃之田,多为世家大族、勋贵所占,普通百姓能耕种之田,皆为贫瘠之所。”

福伯一边书写,一边眉头微皱,他看着如今蓝田县在苏策治理下,农田水利完备,庄稼年年丰收,实在难以将苏策所言与眼前景象联系起来,但他向来信任苏策,便默默将这些话记录下来。

苏策瞧着福伯书写的模样,心中暗自盘算,自己这般哭穷,顺带还能隐晦地向李世民反映世家勋贵兼并土地之事。

希望陛下能明察,可千万别把自己误当成那些贪腐之臣,牵连进去。

想到这,苏策不禁低声念叨:“陛下啊陛下,您看到这奏折,可要洞察臣的一片苦心呐。”

苏策满意地看了看写了一半的奏折,突然问道:“福伯,咱蓝田县如今户籍之事一直是你在打理,县里现在有多少民户啊?”

福伯缓缓搁下笔,认真思索后答道:“大人,两年前遭蝗灾,县里本有两万余户,百姓逃了不少,只剩八千余户。但自从大人您来了,推行诸多利民之策,招徕流民安置,如今已增至一万五千户左右。”

“嗯……” 苏策沉思片刻,开口道,“那就这么写。”

“百姓历经灾荒,元气大伤,人心思惰。又逢天灾不断,家境殷实者亦资产受损,难以储备丰年之粮。一遇灾荒,便卖儿鬻女,背井离乡,如今县中所剩民户不足万户。”

福伯这次连犹豫都没有,依照苏策所言,一笔一划认真书写。

反正跟着老爷这么久,这类与实情相悖的奏折也写了不少,早已驾轻就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