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晋策

风卷长安 第一百四十八章 当个县令也不错



作为一个现代人,太知道这信息传递速度的重要性了,特别现在做的是杀头的活,要是洛阳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一天后就知道事情,比快马要多出几天的准备时间,有时候这就是救命的时间差!

还有就是李建武和张宗道现在在守着边关,未来胡人来犯,信息用信鸽从凉州传到洛阳,最多也就两三天,这信息的速度可就是救国的了。当然,江晨暂时还不会让太多人知道信鸽这东西,他也没打算用于边关朝廷间传信,信鸽加密码,那是自己的保命符,能越少人知道越好,未来当自己能掌握朝廷,大晋国的命运和自己息息相关时,信鸽的事才会让更多人知道。

安排好陶三,又叫周正安排了几个聪明些的学员跟着陶三一起学养信鸽,钱么自然是会按需供给,这是重中之重,未来就算陶三有啥,学员们能学会,那陶三就可有可无了。

江晨有种在大晋朝架设电报电话的感觉,穿到这个乱世,什么都要从头来,对于江晨来说,危险加倍,机遇却也加倍,什么都从头来,那就代表了自己做的是别人没做过的,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只要自己运气不是差到极致,在大晋有得玩。

信鸽的事解决,琉璃和印刷的油墨却还没影,烧琉璃的炉才建起来,弄了风箱,现在的风箱是那种皮革挤压式的,感觉到风力不足,风力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温度不够,想烧出琉璃还有些够呛。

江晨能做的,就是找了工匠,画了一个皮带牵引轮的风箱,这有些像未来的那种风车,反正是非常简单,有图样让工匠照着打就是,有了风箱,再有精炭,烧琉璃就不会太难,如果温度还不行,那就想办法找煤来,烧出焦炭,烧琉璃不需要太多的量,烧焦炭也容易,干馏就是,有焦炭,这就完全没问题了。

煤现在已有在使用,民众叫石炭,现代的陕西储量也非常丰富,古代长安很多冬日取暖就用煤,他们对于一氧化碳没认识,所以经常中毒死人,冷死也是死,烧煤死可能会死,当然还是要烧。

有这些东西,江晨相信很快,那赚死人的琉璃就会出现。

当然,还有白糖,因没想过要制糖,所以也没准备大量的甘蔗,长安这儿想找甘蔗也不容易,只能是先放下这事。

不过江晨属于那种想到事就要去想办法做的人,想着白糖,既然今年没办法榨了,那就想办法先拿市面上的饴糖来提纯白糖。

现在长安有的糖就是充满了各种杂质的糖,有些像后世的红糖,当然,比那要差太多,主要是过滤不够,甜度也不够,秦时已有,东汉时已有人记载了用甘蔗来提炼饴糖,但还没有出现白糖,稍再提纯的,就称为糖霜,唐宋时才有,但白度比之现代的白糖差上很多。

现代滥大街比红糖还便宜的白糖,古代可是贵族才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反正提练白糖的工艺并不复杂,买现在的饴糖来,再用工艺提炼成白糖,价格那就相差十倍也不止。

把方法写下来,交给江长安,还是一样,延安边搞出一个作坊出来,那也是污染大户,城内弄也是会臭不可闻。

如此一算,延安不仅是个学校,还要形成一个

工坊集中地,就有点像未来的工业园区那样,如果再把未来制糖的作坊做大,那延安真可能形成一个不小的集市。

现在都有了固定的送东西来交换买卖的乡民了。

看着有些雏形的市集,江晨在想,是不是该现在就要规划起来,弄一个市场?

问了下江长安,之前这地他也没去谈,不清楚延安和周边土地的情况。

江长安说,当时这儿就是一个庄园,因是城外,然后主人又要等着去洛阳,所以很便宜就卖给了江晨,周边其实很多是附属的土地,只是没在官方的房契上,本来是无主地,庄园主盖了房子,黑夜这地就是他们的了。反正经过三国后那么多年的战乱,就算现在统一的几十年,但人口还是少得可怜,有些地荒着就荒了,有主的多是良田,像这样的荒地,还有就是根据地那样的乱石坡,基本都是无主的,找官方随便出点钱,打通点关节,也就成自己的了。

现在延安周边就是这样的情况,大片的荒地,有几家小庄园主在,离得还远,看着也半死不活,也没人住,如果江晨要圈地,延安以北有大片的荒地可以利用。

慢慢来,这片地属于长安县,自己和齐王司马冏还算可以,知道“天上人间”的刺杀他有一份,但我知道,你并不知道,那就代表着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到时找他——他下面的管事就够了,去长安县疏通下,付点小钱应该能把这荒地划给他。

后面去操作就是,反正现在也不可能有人要去谋这点荒地,兼并占用的是良田,不是荒地。

转眼已三月,延安的学员们,还有一个必须要完成的学业,就是农耕,之前就庄园附带的少量田地,前面的那批学员就耕种了小麦,今年收割了些,当然,还不够他们吃的,毕竟只是让他们学习,而且也不是所有学员都可以耕作。

江晨想想,根据地那还有几千亩的荒地,当时已划入了江晨的账下,不过多是乱石坡地,平些的就是顶部,还被弄成了根据地,既然劳动是延安的传统,自然就要把这些学员全都拉去开荒种地,反正这些半大小子吃饱了后精力旺盛,有限的劳作能让他们长得更粗壮高大,再说经过江晨的洗脑,都知道懒惰可耻,劳动光荣,要做到就算外界粮断了,也能自给自足的三五九旅模式。可惜,这些地方最多就种些小麦,或者是粟,水稻是不可能的,玉米还在南美的旮角里呆着,这时代不可能传到大晋,不然这地方真适合种这东西。

对了,还有土豆,江晨想起原产地也是在南美,可惜,没法从南美带到亚洲大陆,不然有了玉米和土豆这两个高产大杀器,以汉人生产人的能力,能爆兵爆到挤死草原上的胡人。

看着可怜的小麦产量,江晨只能摇头,这样的产量,怪不得现在的人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吃饱穿暖为主。

想到吃,江晨脑子又转到了南方,现代的湖广这样的鱼米乡,现在也是大晋的地盘,自己是不是现在就去布局,买地买田,然后开始育种?

南方可是有种水稻了,只是这产量也很可怜,没有化肥,想爆出亩产多少多少斤也不可能,而且,因稻种的关系,想种出两季稻都有些不可能,更别说是未来的三季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