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计中之计
葛亮早年不投江东,以后更不会再投江东了!」
孙绍大喜,轻轻搂住黄月英道:「夫人分析,句句在理。那刘璋、张鲁、士燮之辈更是冢中枯骨,诸葛亮若跟着他们只怕过不了几年,就要再次面临如今兵败被俘的窘境,以他的聪明,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他若当真还有心思一展雄才,咱们长沙才是他的首选之地!只是他说的这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黄月英轻轻将头靠在孙绍身上,感受着孙绍胸膛的温度,轻声道:「那谁知道呢?夫君啊,咱们一别许久,好不容易有时间独处,夫君便暂时放下其他的事情吧!」
孙绍亲了亲黄月英额头,宠溺道:「夫人教训得是,咱们这就安歇吧!」中文網
许昌。
曹操从江陵回到许昌之后,便将在身边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叫到府上,亲自考察他们的才学。
在曹丕和曹植眼里,他们这个父亲已经许多年不曾过问他们的才学了,曹操忽然的考校,让他们不仅非常紧张,甚至也在心里猜测曹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是父亲准备册立世子了?二人心中同时想到。
曹操却不管他们怎么想,反而是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给他们,曹操问得又快又急,并且都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反倒是一些军略、策略之类的问题。
曹植在诗词方面才华横溢,但对于曹操问得这些问题却基本上没怎么研究过,曹操这一问,顿时将曹植问得哑口无言。
曹操大怒,将曹植呵斥回去,让他一个月不许出府,也不许在府上宴请宾客。
曹丕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虽然没有正式被立为储君,但自从成年之后,曹操每次出征,虽然是荀彧坐镇后方,但他作为曹操长子,对政务军务多少有些接触,因此曹操闻起来,他也能说出一些观点。
只是他的观点曹操却并不满意,因此曹丕也被狠狠训斥了一顿。
此时传出去,许昌顿时风声四起,百官纷纷议论曹操必是想要立储了,但好像兄弟二人的表现曹操都不满意。
难道曹操中意的是领兵在外的三公子曹彰?不少人如此猜测,但很快所有人都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曹操若当真有意,此时就该召回曹彰,但曹操并没有这样做。
于是百官纷纷开始站队,支持曹丕的人认为曹丕是曹操最年长的儿子,也一直协助父亲处理政务,这说明曹操早就开始培养曹丕了。
支持曹植的人认为曹操之前确实是有心培养曹丕,但曹丕表现并不好,曹操不满意才再次考校兄弟二人,否则若是曹操无意立曹植为储君,又何必考校他呢?
支持曹丕的人认为曹植不通军政,难托大事;支持曹植的人却认为曹丕在军政上的表现虽然现在优于曹植,但那是因为他接触得多,正因为曹丕接触得多,但却依旧不能让曹操满意,曹操才对他失望,转而将希望寄托于之前没有经验的曹植身上。
曹操对于百官的态度冷眼旁观,与程昱聊天的时候却冷笑不已,只有程昱知道曹操之所以考校儿子,是因为在江陵见识到了孙绍这个年轻人的能力,这才有了危机意识,现在曹操身体康健,还没有想死之后的事情。
这一日曹操再次召请程昱、贾诩、刘晔、陈群等在许昌的谋士来府中议事,荀攸和钟繇常年坐镇长安,因此并不在此。
待群臣分主次坐定之后,却发现上首第一人的位置空无一人,那是之前荀彧的位置,如今荀彧虽然不在了,却没有人敢坐上他的位置。
曹操见状忍不住又想起了荀彧,顿时悲从中,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心绪道:「近日从南方各地传来的消息,一是孙绍在长沙大事祭典刘备,不仅将杀害刘备的帽子扣到我的头上,还扬言要继承其志,抗曹扶汉。此外,传言孙绍已经遣使入江东,要与孙权修复关系,联手对抗我们。如今我军虽然实力最强,但若是二孙联手,则江南之地连成一片,难以图之,今日请各位来,便为商议此事,诸位有何看法,还请畅所欲言!」
陈群不忿道:「孙绍真无耻至极也!明明自己就是最大的反贼,反倒贼喊捉贼,主公还需早早发兵,诛除此僚,否则任其发展,对主公威望损害极大!」
刘晔道:「长文此言极是,只是荆州扬州若是达成同盟,我们攻荆州,则江东必攻淮南,我们取江东,则荆州必定威胁许昌,因此要对付二孙,破坏其联盟最为关键!」
曹操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看向程昱,程昱见状却说道:「二位所言虽有道理,但二孙同盟只怕是铁板钉钉,无法阻挠。毕竟无论我们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忘记最大的敌人在北方,当他们无力独自对抗我们的时候,结盟变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荆州和江东都不乏贤才,孙绍与孙权也是少年老成之辈,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无论我们如何从中破坏,二孙联盟必成!」
曹操狠狠一拍桌子,道:「仲德所言极是,这也是我苦恼的地方!」
程昱接着说道:「只不过孙绍与孙权必然也不会彼此坦诚信任,因此,我们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或许能够离间他们的关系,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虽然不足以拆散二孙同盟,但长此以往,只要二人一有利益冲突,则联盟必破!」
曹操不住的点头,说道:「不错,那我便以天子的名义,册封孙绍为长沙侯,孙权为吴侯,再封庞统为庐江太守,周瑜为江陵太守,你们觉得如何?」
陈群、刘晔连道妙计,刘晔说道:「吴侯本为孙策的爵位,而孙权早已自领,孙绍必然不甘;而孙绍原本为江东一介囚徒,但短短几年却能够与孙权平起平坐,孙权也必然恼怒。此外庐江在孙权手中,却让庞统领其太守,周瑜本在江夏,却领江陵太守,如此一来,二孙年联盟中主臣各有不忿,时间一长,焉能不起冲突?」
曹操颇为满意的捋了捋胡须,眼神却看向了一言不发的贾诩,问道:「文和为何沉默寡言?你胸中必有良策,何不说出来一同参详?」
贾诩道:「我认为诸公都错了!若要离间二孙,何须这么多手段,诸公只需偃旗息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则二孙必起冲突!」
众人听完贾诩第一句话纷纷变色,但贾诩说完,他们却纷纷露出思索之色。
陈群很快反应过来,道:「太尉果然高明,二孙矛盾根本无需我们挑拨,只不过以为主公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