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明皇若问三韩事,衣冠文物上国同

「毕竟前往美洲的路途是身份的遥远,而且我大明还没有人前往过美洲,一路上都是一些未知数,自然要准备充足。」

「像孤这样们有远洋经验的人来说,自然而然的要找机会积累一些经验的。」

朱常洵说完,张维贤开口回答道:「那么我要给陛下上疏请示一下。」

「这是自然的。」

......

「那魏学洢想要代替他父亲魏大中受罚?」朱由校在跟王叔远交谈了一会后,开口对王叔远开口道。

「额。」王叔远闻言后一愣,陛下这是怎么知道的呢?心中虽然疑惑,当还是对着朱由校开口道:「是的陛下,魏学洢确实是想要代替他的父亲受罚。」

朱由校闻言,笑了笑,说道:「那么这魏学洢确实可以称之为孝子了。」

接着,朱由校想了想,开口道:「既然这魏学洢这么想要尽孝心,那么朕就成全他。」

在王叔远一脸期待的表情中,朱由校开口道:「那么就让他随着自己的父亲一起去西夷的国家传播儒学吧,大明前往西夷的路途遥远,他可以在

路途上照顾自己的父亲。」

王叔远闻言是感到了有些吃惊,陛下怎么会做出这样子的决定?

还没有等王叔远说些什么,朱由校便开口道:「这前往西夷的国家转播儒学,是朕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

「你应该也知道,在我大明的境内,可是有许多的西夷的传教士的吧?」

「是的,这个草民是知晓的,光光是在我大明的京师中,草民就见到了不少的传教士。」王叔远恭敬的回答道。

「这就对啊。」朱由校对着王叔远说道:「那些蛮夷都懂得将自己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那么我大明身为天朝大国,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大明的文化,不如他们吗?不,吾等的祖辈们在百家争鸣的时候,他们那些蛮夷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玩泥巴呢!」

朱由校的语气充满了不屑。

「所以,朕才决定将他们这些熟读四的读书人,派往西夷的那些国家,就像他们派传教士来我大明一样。」

「这是朕给他们这些人戴罪立功的机会!」

「传播圣人之学,教化蛮夷,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德啊!」朱由校对着王叔远说道:

「这可是将我中华文化真正发扬光大的壮举!他们只要干好了,一个个的都将会是名流青史的!」

「朕将他们派出去,还有一点就是因为信任他们!要不然这样的大事,朕才不会交给他们来做!」朱由校脸不红心不跳将这一句连自己都不行的话说了出来。

「吾皇圣明。」事到如今,这王叔远还能说些什么呢?只有称赞吾皇了啊。

「好了,不说这些了。」朱由校摆了摆手后,拿起王叔远说制作的微凋,对着他说道:「你也知道朕是比较喜欢这些木工活的,这是朕的一个爱好。」

「你这微凋做工精美,手艺精湛,朕是十分的喜欢的,这是一门值得好好传承下去的一门手艺。」

「所以朕觉得可以拨一点银子建立一所学院,可以专门来传授这一方面的知识,让你来担任教师,你觉得如何?」朱由校对着王叔远问了一句,先这样子的木凋,在朱由校后世的一些技校里,是专门有教导的。

「陛下,这是真的吗?」王叔远闻言后,关于魏学洢将要陪伴他父亲去西夷国家的事情,抛到了脑后,惊讶的开口问道。

「这是自然的,朕为什么要骗你?」朱由校回答道。

「草民谢过陛下!陛下圣明!」王叔远闻言后,激动的对着朱由校跪下磕头。

「平身!」

等到王叔远起来后,朱由校接着说道:「朕虽然喜欢你这技艺精湛的微凋,但是朕还是比较喜欢一些庄重一些的作品。」

「所以,你会做浮凋的吗?」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王叔远对着朱由校答道:「陛下,这浮凋和草民的微凋,皆是木凋的一种,有专门的人制作浮凋的。」

听了王叔远的回答,朱由校在心中暗道:这个朕自然明白,自己穿越前的父亲就是干木凋的。

嘴上对着王叔远说道:「这些朕知道,现在朕是在问你,懂不懂浮凋。」

「陛下,草民自然是懂得制作浮凋的,毕竟草民入门时制作的一些作品就是一些浮凋。」王叔远回答道。

「很好。」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命身边的刘时敏将之前宫廷画师所画的阅兵图取过来。

这一副画的真是名称就是《明皇阅兵图》。

等到刘时敏取过来后,朱由校便命令将这画打开给王叔远看。

王叔远看了一下后对着朱由校问道:「陛下,您这是想要...

...」

「朕要你依照这幅图上的内容,制作一件浮凋,你能行吗?越大越好。」朱由校说道。

「而且,朕还允许你去见识一下我大明的军士四如何训练的,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陛下,草民能行!」王叔远对着朱由校保证道:「不过陛下。」

王叔远对着朱由校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草民能不能在民间招募一些熟知浮凋制作的帮手吗?」

「要制作出一件好的大型浮凋作品,一个人是有点困难的。」

「可以。」朱由校点头说道。

又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在朱由校的指示之下,即将诞生。

......

因为天津距离北京城不远的原因,朱由校很快就得到了来自天津的消息。

「福王朱常洵以及一众的藩王请求到手后跟随军队出海,积累海上的经验?」

朱由校得知这个消息后,略微思索一会儿,便开口吩咐道:「给英国公回信,就说朕对此准许了。」

毕竟让这些大王们积累一些海上经验也好,省得他们到时候正式出海后,缺少海上航行的经验,死在了海路上。

要不然,后世的一些阴谋论家,说不定会说是他朱由校诡异在海上将这些藩王们残害。

「对了,颜思齐与李旦二人也是进京了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