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星打小就只对吃的感兴趣,
对糖纸倒是没什么兴趣。
不过上梁沟的孩子平常除了山上的各色野花野果之外,就再难见到其他颜色鲜艳的物什了,这些颜色艳丽的糖纸,他们可能会很喜欢。
至于季娥她们做绣活用的绣架,林回星也在网上买了一架。
全木的绣架也就几十块钱,价格虽然不贵,
但是十分的占地方,林回星要走这么长一段路到上梁沟,
也不好一下子买太多。
想一想还是让苏大荣忙空了自己照着这架绣架的样子做就是了。
林回星看了一下,
这绣架结构简单,
不过就是有几处需要打孔固定罢了。
唯一称得上麻烦的,
就是这绣架的两端需要用螺丝固定。
这玩意儿在永国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还是那句话,
不都遇到海外的商队了吗,
他运气好,
觉得这小零件能派上大用场,所以从商队手里买了一包螺丝螺母总是能说得过去的吧。
有了这些螺丝,回头苏大荣做绣架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除了这些大件的物品外,
林回星要买的东西还不少。
最最重要的就是他计划着要请村里人吃饭,这肉菜总是要准备的。
整个上梁沟就口小铁锅,
条件如此艰苦,就算林回星没太高的要求,只准备做乡下的那种坝坝宴,大锅饭,那也至少得需要两口大铁锅。
还有蒸饭的蒸笼。
林林总总加起来,这一趟他要带这么多东西过去,少不了是要多跑几趟了。
就村里的这个勤快,林回星请吃饭也没准备像现代这样大操大办。
按照林回星现在的预想,一桌准备上六道菜就行了。
就村里那个情况,要是林回星非要像现代这样凉菜热菜弄个十几二十道,那才真是太超过了。
不过既然菜的数量上减少了许多,为了让大家能够吃饱,这菜品的份量相应的就要增加一些了。
趁着有空,林回星从抽屉里扯了个本子出来,在上面计划起了他乔迁宴的菜色。
说是乔迁宴,实际上这木屋林回星已经住了有一段时间了。
不过是这段时间林回星种玉米和蔬果,村里人帮助良多,加上之前大家帮着他盖房子,所以他才想借着这个由头请大家吃上一顿饭以作感谢罢了。
按照上梁沟的风俗,有人办宴席,一家出个顶门立户的汉子去就行了,只有那关系实在亲近的,才会一大家子人都去。
林回星这次却不准备这么做。
算起来,村里的小孩帮林回星捡过粪肥,女眷们在给他绣十字绣,汉子们就更不用说了,修房子,种地,都是他们出的力。
实在小的幼童和年老的老人倒是没帮过林回星什么忙,不过整个上梁沟这老的动不了的老人,和还走不稳的幼童加起来都没十个。。
林回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和村里人计较这么几口吃食。
细算一下,整个上梁沟有差不多有一百六、七十口人。
村里就林回星和苏大荣两家人有木桌,这乔迁宴肯定摆不到桌子上。
按照林回星参加过的几场婚宴来说,现在大家办席,都是用在几根木条上铺上宽木板,然后饭菜什么的都一股脑放上去,大家再卷吧卷吧裤脚,席地坐在草席上就开饭了。
考虑到大家的饭量都不小,林回星准备就按照十六桌宴席的份量来备菜。
现在天气虽然不算热,但是这肉菜也放不了多久,定下种类和数额后,得等到林回星回上梁沟那天再买。
因为林回星的热情,
老婆婆最后把林回星篮子里装的五十个鸡蛋全部都给捡走了。
废了一通的口水,林回星得了一百块钱。
收到钱后,对于这个一下子买了五十个鸡蛋的大客户,
林回星也没忘记给她袋子里晒上一小把蕨菜干。
“村里的婶子们上山打的蕨菜,
婆婆你回去用水泡开了炒腊肉吃,味道还可以。”
白得的东西,
老婆婆自然不会嫌弃,
收了菜干后她乐呵呵地走了。
看着空了的篮子,林回星让在旁边卖核桃和皮蛋的老爷爷帮他看一会儿摊子。
托付完摊子后,林回星有挎着篮子到了停车的地方,又从筐子里捡了五十个鸡蛋出来。
这一路上鸡蛋有些磕坏了的,这种坏掉的鸡蛋林回星也没浪费,单独捡出来放到了一边,
准备晚上拿回家炒着吃。
大客户不多,后面这一筐鸡蛋林回星足足卖了两个小时,
中间有不少的人上来看,
但因为他是这个市场上的生面孔,
最后能放得下心买的没几个。
十个,
十个的卖,两个小时候林回星总算是卖完了。
鸡蛋人家怕买到饲料蛋了,
这干笋子和葛根粉就不用担心了。
最后一上午下来,
林回星卖了一百个鸡蛋,
十几斤菜干,三斤葛根粉,两斤野山药。
要是一般的菜农的话,
摆一天的摊能挣上这么五六百块钱,那也算很不错的了。
家里菜干,
葛根粉都有,鸡蛋也还剩下一半,当天下午林回星回家补了蕨菜干和笋干后,第二天一早又上县城摆摊了。
这次的一百来个鸡蛋一直让林回星卖到了下午三点钟才算完,倒是笋干、蕨菜干、葛根粉这种东西的销量不错。
这两天摆摊不但让林回星赚了一千多块钱,还让他发现菜市场有一家卖烧白和夹沙肉的店味道很不错。
最妙的是林回星特意问过,这家店也承接乡下的坝坝宴。
坝坝宴林回星是用不着了,他跟店家订了六天之后的成品菜。
其他的配菜林回星都用不着,就要三十二碗烧白,三十二碗夹沙肉,还有十六份红烧蹄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