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已然制作成功,下一步就是要打响它的名声,最好能让黔州以外的人都知道粉条这一美味。
如果需求量足够大,他们便能多收购些番薯。
如此一来,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都可以用来种植番薯。
倘若粉条的销量可观,番薯的价格也能适当提高,这样就能保证百姓靠卖番薯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有些余钱。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郊外开办一家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
工厂招工,还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前些日子,她从商户那里筹集的银子,都投入到修路工程中了。
如今手中所剩无几,还要给衙役和黔州的官员发放俸禄。
除去这些开支,余下的银钱刚好可以用来收购番薯。
李雨将大量收购番薯的消息告知田亮,田亮一听,连摊位都顾不上摆了,扛着带来的东西。
田大听闻此事,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
“亮子,咱们村子里种植番薯的人不多,上次收得差不多了。”
“这次咱们去别的村子,你、我,再加上老二,咱们一人负责一个村。”
“咱们自己村就交给娘和你嫂子,要是有人来卖番薯,就让她们帮忙称一下。”
田亮和田二都没有异议,当下便按照田大说的,当天就开始行动起来。
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很快就收了一千多斤番薯送到衙门。
三人看着衙门头顶那块牌匾,不禁有些傻眼,没想到是官府在收购番薯。
田亮见两位哥哥慌了神,便鼓足勇气,上前与门口的衙役搭话。
“大哥,我们是来送番薯的,请问……”
“番薯?”衙役看了看他们的板车,顿时兴奋地说道:“跟我来吧。”
尝过酸辣粉的美味后,衙役们对它喜爱至极。
他们日日夜夜盼着夏清宁能早日建起粉条工厂,有了足够的粉条制作酸辣粉,李雨的铺子就能顺利开业。
到那时,他们就不用天天心心念念这一口美食了。
田亮兄弟俩有些呆愣地跟着衙役,将番薯送进了衙门。
等拿着银子离开衙门好一会儿,田亮才渐渐回过神来,隐隐猜到了夏清宁的身份。
“我……我竟然见过郡主了?”
“郡主还……还买过我的东西?”
田亮掐了掐自己的脸,清晰的痛感让他逐渐清醒过来。
随后,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叮嘱两位哥哥:“一定要把郡主交代的事情办好。”
有了番薯的稳定供应,衙门内的小作坊热火朝天地开工了。
他们一边制作淀粉,一边制作粉条。
制作出来的粉条,一部分由夏清宁出资购买,交给李雨拿去制作酸辣粉,还有少量粉条被放到集市上售卖。
粉条独特的口感,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一时间,粉条供不应求。
夏清宁没打算靠粉条从当地百姓身上赚钱,她想借着粉条把黔州的名声打出去,吸引更多行商来。
至于如何打响名声,就得看李雨经营酸辣粉铺子的本事了。
李雨在城中开酸辣粉铺子,并未刻意隐瞒,城中百姓都知道,这酸辣粉铺子背后的老板是郡主。
不少人想借此机会讨好夏清宁,酸辣粉铺子开业那天,许多人都赶来捧场。
酸辣粉独特的香味,勾得人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有了酸辣粉铺子的宣传,粉条没过几天便销售一空,甚至还有许多人愿意加价购买。
这天回到家,李雨兴奋地将人们购买酸辣粉的热闹场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夏清宁听。
夏清宁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她就知道,没有人能抵挡酸辣粉的诱惑。
在她的安排下,小作坊生产的粉条足够满足黔州商人的需求。
她虽想扩大生产规模,但考虑到黔州有限的消费能力,不敢贸然行事。
来到黔州已有数月,转眼间,冬天的脚步悄然临近。
这里的四季变化不明显,即便即将入冬,全然没有北方那种彻骨的寒冷。
夏清宁甚至没察觉到周遭有什么显著变化,直到走在街道上,瞧见人来人往,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才惊觉新年要到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显露出夏清宁的心境。
刹那间,她没了闲逛的兴致,转身回到府上,提起笔给家人写信。
新年一过,夏清宁便迅速进入“劳模”模式。
她吩咐李雨,邀请当地三位赫赫有名的富商——刘、杨、陈三位家主前来商议要事。
“李雨,等会儿我们去酒楼,我要和三位家主聊聊建粉条厂的事儿。”
徐峥年事已高,不懂商场上那些错综复杂的事情,但凡涉及谈生意的事情,夏清宁通常都会带上李雨。
李雨向来对夏清宁的吩咐欣然应允。
临近中午,夏清宁带着李雨前往酒楼与三位家主会面。
酒楼是刘家主选定的,正是他家名下的美怡酒楼,也是黔州城内最好的酒楼。
一进门,夏清宁一提刘家主,店小二热情地将他们引领至楼上的雅间。
推开门,只见三位家主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夏清宁身为郡主,身份尊贵无比,但在商场中,她更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
一进门,夏清宁便客气地说道:“三位久等了,我们来迟了些。”
这三位家主都是京中富商,此前并非没有与夏清宁打过交道。
这次收到夏清宁的邀约,他们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又像上次那样,稀里糊涂地就把银子掏出去了。
夏清宁身份特殊,手中还握有兵权,即便他们身为富商,也绝不敢轻易得罪。
世人都说黔州野蛮人多,来此地当官得处处小心。
可自从夏清宁来到黔州,这里安稳太平了许多。
他们亲眼目睹了夏清宁来时的场面,也见过驻扎在黔州城外的士兵。
要是他们敢对夏清宁不利,士兵可不会坐视不管。
三位家主表现得极为谦逊,“哪里哪里,郡主能赏光前来,简直让这酒楼蓬荜生辉,您什么时候来都不算晚。”
刘家主作为黔州的知名富商率先表态,其他两位家主也跟着附和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