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泥步修行

群山问禅

203;‌”这个判断的形成完全出于人们的心识,没有心识,就没有‌­​美‎人‎​‌。所谓公认的参照坐标,其实也就是不同时空的“集体心识”。如果要进一步论及‌­​美‎人‎​‌的风度、气质,那就更是心识了。天下万事万物,皆是如此,因此“万法唯识”。

唯识宗认为,既然“万法唯识”,那么,人世间的种种境遇都并无实际意义,即“唯识无境”。因此,“我”对于境遇的所知、所求都属虚妄。只有灭“我见”、断“所知”,才能去除烦恼,使心性由“染”而“净”,由“迷”而“悟”,通达如来涅槃。

我这个简单的介绍,极大地省略了自己在研读唯识宗时的辛苦。这个佛教宗派实在是太繁琐、太细密了,我每每从典籍中抬起头来,遥想当年玄奘在印度那烂陀寺跟随戒贤学习时“晨夕无辍”的惊人毅力,更佩服他回到长安后在译场要裁定那么多汉语概念的无比艰难。

我的介绍,避开了很多更复杂的内容,尤其是玄奘以因明学来论证唯识论的部分。还有,作为唯识论基本教义之一的“五种姓”说,也没有涉及。

我一直相信,再精彩的教义,如果太繁琐,就很难在中国流传。唯识宗在唐中期之后几乎完全被简约的禅宗所替代,是有理由的。我甚至认为,即便在印度,佛教后来的消亡当然与战乱和异教的打击有关,但它本身渐渐趋于沉重、艰涩、臃肿、老迈,也是重要原因。

不能不说华严宗。

华严宗

在佛教的各大宗派中,我对华严宗特别崇敬的地方,是它宏大的气度。正是这种气度,解决了我在领悟大乘佛教时的一些基本课题。

华严宗的核心理论,是“法界缘起”。这四个字,与我们在前面专门论述过的佛教主旨“缘起性空”很近似,但还有特别之处。那就是,在“缘起”前面所加的“法界”二字,所包涵的范围极大,是指万千世界,宇宙本体。当万千世界不断“缘起”,也就是不断组建、衍生,那就出现了一种体量无限的互创状态:凭着无穷无尽,生发无穷无尽。因此,“法界缘起”又可以称作“无尽缘起”。

相比之下,“缘起性空”的重点是性空,而“法界缘起”的重点是无限。

对于无限世界的种种相状,华严宗作了一种巧妙的排列。一叫“事法界”,指的是各种不同的“事”;二叫“理法界”,指的是不同的事所蕴含的共同的“理”,也就是本性、佛性;三叫“理事无碍法界”,指的是不同的事与共同的理之间,相通无碍;四叫“事事无碍法界”,指的是世间各种事都相通无碍。

这个“四法界”,说起来有点绕,其实意思倒是明白:世间各种不同的事,本性相通,因此互相都有关联。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华严宗用了一个著名的比喻。

宇宙就像一个大海,永远翻卷着不同的波浪;但是,各种波浪都是水,因此本性相通;因为本性相通,因此每个波和每个浪之间,也相融无碍。

如果把这个比喻进一步伸发,那就可以直接阐释“法界缘起”了。大海就是“法界”,它由波浪组成,又生起了所有的波浪。这就是凭着无穷无尽,生发无穷无尽。

华严宗进一步用分类法分析各种“波浪”,也就是世间的各种相状。例如,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等。每一种相都可以细加论述,但它们都可以互相缘起,互相生发,互相包涵,终究又能融成一体。于是,任何一体都能代表分体和全体,而任何全体也都能代表一体和分体。

用同样的思维,华严宗在分析各“相”之外,还分析了各“门”,提出过“十玄门”的概念。这十个门,也都能互相贯通。而且,也是“十即一”,“一即十”,每个局部都联通整体,一切整体都渗入局部,不可分割。

华严宗的这种论述,从宏观上回答了大乘佛教的一个根本问题:一个修行者,为什么在自我解脱之后还要引渡众生?

这是因为,天地宇宙本为一体,万事万物圆融贯通。任何失漏,都会通过复杂的线索而影响整体;任何补益,也都会通过曲折的管道而滋养全局。

基于这么一种思想,任何一个觉悟者怎么可能不去救援和帮助别人呢?如果不去救援和帮助,又怎么称得上真正的觉悟者呢?

因此,佛教也就把一艘艘孤单飘逸的小舟变成了负载众生的“大乘”,把独门独户的洁身自好变成了人人企盼的醒世大雄。

解答了引渡众生的问题,接下来,触及到一个更加根本的佛法主旨:既然宇宙一体,万事相融,那就应该放弃“我执”,进入“无我”境界。

在华严宗看来,既然宇宙一体,万事相融,那么,世间的各种异事怪相,都与“我”相关,甚至就是“我”的一部分,只不过或近或远,或亲或疏罢了。若能耐心地梳理层层因缘,寻探追索,必定能发现世间很多自己不喜欢的负面形态,也与自己脱不了干系。那么,这个无限叠加、无尽组接的“我”,还是“我”吗?当然不是。“我”的自性,只能是空。

由此可见,佛教里的“无我”,并不是道德上的“公而忘私”,而是道尽了一种宇宙真相。不必经过道德克制而忘我,“我”,本不存在。

上文在介绍天台宗时曾经赞扬其圆融,但在整体上,更圆融无碍的,是华严宗。它历久不衰,正与这个优点有关。缺点是由优点引起的,由于圆融,它吸取其他宗派的内容过多过杂,又由于与皇家过往较密,打上了无法掩饰的政治印痕,染上了高谈阔论的贵族气息。

顺便提一下,与华严宗的贵族气息完全不同,另一种佛教宗派净土宗,却以最简易的理念和方式吸引着广大下层民众。净土宗只要求人们虔诚地向往一个“净土世界”,观想几尊慈悲的佛像,专心地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进入佛门,走向人间净土了。

简单说来,就是用一种最简易的方式,引发一种最通俗的心愿,去追求一种最洁净的目标。由简致简,由净致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