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孙吴演义

第52章 二宫之斗立少子 孙权崩后隐内患

到了仲冬,孙权才觉少瘥,乃亲祀南郊,途次又冒风寒。及还宫后,复至患肿,意欲召和入侍,全公主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力言不可,方才罢议。

好容易挨过残年,孙权病不能起,命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使居长沙;王夫人子休为琅琊王,使居虎林;还有一子名奋,乃是后宫中仲姬所出,年比太子亮少长,授封齐王,使居武昌,同时大赦天下。

过了月余,孙权稍有起色,有司奏称凤凰来仪,到了次年乃复改年神凤。

然而,孙权染疾在身,不料皇后潘氏,遽尔暴亡,孙权力疾往视,见潘项下有痕,舌不能藏,料有他故,因令左右秘密调查。

嗣得察出破绽,乃是潘后待下甚暴,各有怨言,她见孙权老病垂危,即使宫人出问中书令孙弘,考察汉吕后称制故事。

宫人因潘后临朝,必好残杀,不如先机下手,俟她夜间熟睡,竟用丝巾将她项中扼死。

孙权亦知她咎由自取,但看到惨死情状,不免悲愤交并,乃将与谋行凶的宫人,杀死数名。

此事后,孙权病更重,他又想起王表,令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王表知自己骗局暴露,便畏罪逃走。并在厅堂壁上写下:“国之将兴,听之于人,国之将亡,听之于神。”

魏大败吴后的次年,即太元元年正月,魏军王基又袭击吴抚军将军步协于夷陵,步协闭门自守,王基示以攻形,实分兵取雄父(湖北宜昌境)邸阁(囤粮处),收米三十万斛,虏吴安北将军谭正,纳降数千口,移其降民,置夷陵县。

孙吴的军事失败,促使孙权病倒,孙权躺在病床上,想到潘后得如所望,有恃宠生骄,比那前时的柔媚情形,迥不相同。吴主孙权亦瞧透三分,始悟太子和无辜,转生怜惜。想到自己错废了孙和,召回孙和,再立太子。但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孙鲁班的极力反对,她联合孙峻、孙弘等人横加阻挠,只得封孙和为南阳王,并封五子孙奋为齐王,六子孙休为琅琊王。

孙权想到可以托付大臣诸葛恪,但他又想到诸葛恪性格过于刚愎自用,不太满意。而侄孙孙峻却为诸葛恪担保。

孙权在弥留之际,召诸葛恪、孙弘。孙弘与孙权并不同宗。以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托孤。

孙权任命诸葛恪兼太子孙亮太傅,除生杀大权外,一切事皆统一于诸葛恪。

诸葛恪属于太子孙和一派,而他的儿子诸葛绰属于鲁王孙霸一派,孙权将他的儿子告诉诸葛恪让他管教一下儿子,他竟然鸩杀了儿子。张承之妻是诸葛恪的妹妹,孙和之妻是张承之女。

诸葛恪是孙和的舅舅。在二宫之争中,孙权杀了很多的大臣,但唯独诸葛恪置身于事外。

诸葛恪从小就很聪明,他父诸葛谨是个长脸,孙权在一次大宴群臣时,故意找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上“诸葛谨”三个字,逗得群臣大笑。

诸葛恪见此,即跪请道:“乞赐笔更添二字。”权将笔给恪,诸葛恪在诸葛子瑜下,添入“之驴”二字,举座称奇,孙权亦为称赏,便把驴赐恪。就使得孙权的这个笑话反倒成了对诸葛谨的馈赠。

惟诸葛瑾谓诸葛恪非保家子,引为深忧。及诸葛瑾病殁,诸葛恪自矜才智,好陵上位,丞相陆逊,辄贻书相诫,诸葛恪不少悛。

九十一岁的吕岱是诸葛瑾好友,叮嘱诸葛恪道:“如今国事艰难,你当朝执政,每事应十思。”

而诸葛恪不以为然道:“昔是季文子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却道:‘再思可矣’。今前辈要我凡思十事,意不是说我诸葛恪无能么?”

嗣孙权交待后世后,病益沈重,终在神风元年四月,气绝身亡,寿有七十有一,在皇帝位二十三年。

孙权死时,身边只有孙弘和孙峻。中书令孙弘,孙弘原是鲁王之人,后又倒向孙亮,诸葛恪是旧太子孙和之人。孙弘与诸葛恪积不相容,意欲矫诏诛恪,商诸孙峻,时孙峻羽翼未丰,知孙弘非诸葛恪对手,潘夫人曾向孙弘打听吕后听政的事,但现潘夫人已死,这又使孙弘失去了强援,孙峻再三考虑,反暗向诸葛恪报知。

诸葛恪得到消息,不动声色,即派人请孙弘来大将军府议军机大事,孙弘不知,来府就坐之时,诸葛恪收起笑容道:“皇上昨日凌晨驾崩,你秘而不宣,居心何在?”孙弘大惊,诸葛恪将手挥,十余甲兵齐上,将孙弘乱刀砍死。

事后为孙权发丧,葬于蒋陵,追谥权为大帝。同时拥太子孙亮登位。

孙亮既嗣位,改元建兴,进诸葛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孙峻以下,俱进爵有差。

孙权死后,太傅诸葛恪因孙休、孙奋二王,封地濒江,关系重要,恐他据境谋变,特将琅琊王孙休,徙奋于豫章(南昌),孙奋(字子扬)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因此,诸葛恪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其中有谓;“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以及“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今者恪等屡屡欲为大王除危殆于萌芽,广福庆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三思”等颇具有威胁的语言,孙奋怕了,遂移南昌。孙奋“游猎于弥甚,官属不堪命。

吴主权病笃,诸葛恪遂为首辅,欲收时望,缓逋责,除关税,宣布惠泽,远近腾欢,乃修筑东兴堤,左右倚山,夹筑两城。堤在巢湖东面,久废不治,恪恐湖水泛滥,并为吴魏冲道,故集众兴修,使全端留略二将,分守二城。

曹魏司马懿已死于那年八月,诸葛恪有族叔诸葛诞,仕魏为征东将军,闻吴修堤筑城,当即详报魏廷,请先机伐吴。

时司马懿长子师进任抚军大将军,代父执政,颇善诸葛诞言;再加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毋丘俭,各献军谋,力主东征,诸葛师遂令诸葛诞集兵七万,会同胡遵,直攻东兴。又遣王昶攻南郡,毋丘俭攻武昌,三路进发,探报驰达江东。

诸葛恪闻讯,忙率同将士,昼夜兼行,往救东兴,吴冠军将军丁奉,老成炼达,愿为前驱,诸葛恪令他将吕据留赞唐资三人,引兵二万,与奉并进,自率二万人为后应。

丁奉向吕据等申议道:“兵多行缓,若被贼据险,难与争锋,我宜速往,君等随后接应,方可无虞。”

说着遂率麾下三千人,轻舸前行,顺风扬帆,两日余即达东关,据住徐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