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二宫之斗立少子 孙权崩后隐内患
魏将胡遵,已在湖滨,筑造浮桥,渡过军士,结营东兴堤上,分兵攻扑两城,三日不下。
适值天寒雨雪,未便急攻,遵高坐营中,与将佐置酒豪饮,闻得吴兵来援,乃遣将探望,返报吴兵寥寥,不过二三千人,遵不以为意,仍然畅饮。只命兵士数百人,守住营门。
丁奉见魏兵未出,即拢船近岸,顾语部众道:“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愿诸君努力。”
说着,即脱去战袍,轻装持刀,一跃登堤,兵士亦相率解甲,甚至袒裼露臂,左执楯,右执刀,随奉上岸。
魏兵瞧着,以为天寒至此,不战先僵,相率大笑,谁知丁奉用刀一挥,众皆踊跃,直扑魏营,魏兵始仓皇入报。
魏前部督韩综桓嘉,起座出战,摇头摆脑的趋至营外,曲摹醉态。可巧碰着丁奉,一刀砍来,正中韩综头颅,倒毙地上,综系东吴叛将,屡为吴害,奉正欲枭取首级,不防桓嘉一戟刺来,亏得丁奉眼明手快,用刀格开,桓嘉酒尚未醒,倒退了两三步,被丁奉趋前一刀,砍伤左肩,又复倒地。
魏兵见两将毕命,统皆逃入营中,丁奉得从容枭首,麾兵再进,三千吴兵,冲入魏营,胡遵即上马对敌,哪禁得吴兵厉害?所向无前,慌忙弃去前屯,退入后寨。
可巧吴将吕据留赞唐资等,陆续杀到,眼见得魏兵骇走,连后寨都不能保守,你贪生,我怕死,纷纷向浮桥渡回,人多桥坏,溺死了好几万人。
胡遵飞马先走,幸得逃命,所有辎重甲仗,尽被吴兵搬归。魏将王昶毋丘俭,接得胡遵败报,也烧屯退回。
诸葛恪行至东兴,赏劳诸将,奏凯还朝。此次孙吴大捷,魏军死数万。诸葛恪特将叛将韩综首级,献入大帝庙中,声罪报功,诸葛恪得加封阳都侯,领荆扬二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
诸葛恪执政初期,率军抗击了魏的进攻,取得了东兴大捷,斩杀魏将韩综和桓嘉,胜利冲昏了头脑。
越年,诸葛恪复欲出兵伐魏,群僚固谏不从,当即遣司马李衡,西行至蜀,约同举兵。
蜀大将军费祎,方被降将郭修刺死,将佐多不愿出师。独卫将军姜维,有志北伐,以为有机可乘,不行何待?乃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进围狄道。诸葛恪得李衡归报,也领兵入淮南,环攻新城。
魏大将军司马师,用主簿虞松计,使毋丘俭等堵御吴兵,坚壁勿战。另檄征西将军郭淮,雍州刺史陈泰,尽发关中士卒,速援狄道。郭淮与陈泰奉檄驰援,甫抵洛门,那姜维已探知消息,自恐粮食不继,撤围引去。
诸葛恪却尚屯兵新城,连日督攻。城将陷落,守将张特,佯为乞降,只言魏法须守城百日,方可出降,家族免罪,今被围已九十余日,乞恩许满限,然后开城拜纳等语。
诸葛恪信为真言,饬兵缓攻。不意特乘夜修城,补阙完残,至次日登城大呼道:“我情愿斗死,岂肯降汝吴狗?”
诸葛恪闻言大怒,再饬攻城,竟不能克,军士锐气已衰,更兼天气蒸闷,多半遇疫,死亡相继,诸葛恪尚虐待将士,说他不肯尽力,众益离散。
魏将毋丘俭等且乘敝进援,吴兵大恐,不战自溃,诸葛恪也只好逃归。沿途散失军械,不可胜计,于是吏民失望,怨毌交乘,恪不自引责,反苛求将吏过失,或诛或黜,累日不绝。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二宫相斗,孙亮得位。
评: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相争,二败俱伤,孙权年老,不能辩清是非,在弥漫之际,让少子孙亮接位,这为以后孙吴宫内混乱内斗留下了隐患。孙权自称帝后,就是他最重要的分水岭,称帝前,几乎没做过一件错事,称帝后,几乎没做过一件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