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木参天,林间竞长着许多曼陀罗花。两人来到海云洞前,只见三面石壁怀抱,赵抃一看有上下两洞,左上方为“旱龙洞”,右下方洞口正中有潭碧水……
苏轼介绍道:“这里俗称‘黑龙潭’,又叫‘卧龙渊’。”
赵抃点点头,只见此潭泉水从山洞中流出,流到崖壁前面,又转向西侧向前流去……
此时,赵抃站在海云洞口,只见右侧石壁上自右向左刻有“海云洞”题额,每个字两尺见方……
赵抃对苏轼说:“‘海云洞’三个字还是我上次游海云山时题写的呢。”
苏轼点头称赞。
此时,手下人在洞口平地上已铺垫了一层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
赵抃点起清香,敬奉天龙。他五体投地,向神龙敬香。然后起身,大声宣读《祈雨龙祠祝文》……
宣读完毕。赵抃把酒洒在黑龙潭内。苏轼拿起铁牌,像儿童玩水面飘碗片游戏那样,把铁片飘入水面。啪、啪、啪、啪……铁片在水面一上一下漂动,最后没入水中……
“唉!”人们不约而同长叹一声。
“铁片入池为卜,牌浮则必雨,求雨的人们都相信这种说法。”苏轼说:“可是,现在铁片都下沉了,天还要继续大旱。”
大家都失望地摇着头。
突然,苏轼提出道:“赵大人,你来投块铁片看看。”
赵抃从苏轼手中拿过铁片,把铁片四周往上折了一条弧形线条,然后把铁片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水面上……
“浮了,浮了,”人们大声地叫着。
突然,一群鱼儿从山洞中游出,荡起了水波,铁片被水波晃荡得扎进水中……
10、路上 日
赵抃和苏轼坐在车里,雨没求下来,赵抃一路闭目不语,欲打破沉闷,苏轼遂悄声道:“恩公,最近有什么新作,让学生拜读拜读。”
赵抃睁开眼道:“前天草就一首《次韵许遵少卿见寄》,你看看。”说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苏轼念道:
头上有霜添白发,囊中无药驻朱颜。
堪惊积岁加衰老,未省何时得退闲。
渊净思临浮石渚,喧哗羞对武林山。
君恩早赐俞音下,即拥兔裘故里还。
“大人思家了?”苏轼念完后试探地问道。
“我多次向皇上禀告,请求告老回衢。皇上迟迟没有下旨。”赵抃回答道。
苏轼道:“衢州是个好地方,州城的年税收四千万贯,仅次于杭州,位于西浙路十三州中第二。听说衢州已连续多年丰收,官府粮仓满盈,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赵抃闻此,一拍大腿,高兴地说道:“哎呀!有办法了!”
“有何高见!”苏轼忙追问道。
赵抃道:“衢州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四周山地环绕,中部千塘畔平原一望无际!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阳光充足,降雨丰沛,田野禾丰。”
苏轼细听着,不时点着头。
赵抃接着说说:“衢州多余的粮食足够杭州百姓食用一年以上。近几年连续丰收,谷贱伤农,粮价一年比一年低。派人到衢州采购粮食即可解决杭州旱灾缺粮的危机,又能增加衢州百姓的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好办法,好办法。”苏轼连声叫好。
赵抃又说:“我来杭州前,皇上有旨,要我也用越州修城之法度过荒年,但杭州之城完整坚固,没有必要再投劳力,如何是好?”
“去年,我曾提出了‘把杭州建成人间天堂的方案,前任知州说我是异想天开。”
赵抃一听,立马来了兴致道:“你具体说来听听。”
苏轼便胸有成竹地说了起来……
11、(苏轼的画外声配画面)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之富,富在蚕桑,‘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杭州之雅,雅在骚客,‘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具体讲,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把以种粮为主改为以种桑养蚕为主,百姓种粮只要自己够吃就行,县城、府城所需的粮食可以从衢州、婺州、湖州调运。同时,延伸丝绸产业链,多设丝绸成品商行,拓展刺绣、服装生产,把以卖丝绸原料为主变为卖丝绸刺绣、服装等成品。鼓励商家走出去,把丝绸产品带到长安、契丹、波斯等地区卖,使鱼米之乡成为丝绸之府。”
12、马车里 日
赵抃听得频频点头。
苏轼接着说:“二是疏浚西湖,提升西湖品位,借助西湖南北两峰的景色,让文人墨客、三教九流来杭州,住得下,吃得好,玩得高兴,把一潭死水建成休闲之府、人间天堂。”
“大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这个方案好啊,既有文人异想天开的浪漫情怀,又有官吏脚踏实地的具体想法。不错,不错。”赵抃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我再补充一点,扩建府衙的造船厂,多造船,造好船,造大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把贸易做到扶桑、文朗等地去。”
苏轼不觉连连点头。接着,他又说:“我看把修城墙改为疏浚西湖。”
赵抃道:“这样,也可以以工赈灾了!”他赞同苏轼的想法道:“回府衙后立即把此想法上奏皇上批准实施。”
苏轼道:“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光排干湖水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老天已经将湖底淤泥都晒干了,百姓挑起来方便多了。”
赵抃哈哈大笑起来:“我们没有求到雨,照样享受到老天的恩赐啊。”
苏轼笑着说道:“西湖原是钱塘江的古河道,湖底地下的水脉与钱塘江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在西湖有水的地方多挖几口井,解决百姓缺水的困难。”
“另外,动员寺庙增设病床,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赵抃补充道。
苏轼连连点头。
赵抃又说:“回府衙后,立即把杭州的抗旱赈灾方案和杭州建成人间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