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奸臣之女

凶残的美人

承认,这样缺的状况确实给他造成了些许不便。更不方便的是,他的招考简章贴出来之后,居然无敢理会。也是,奇难搞积威之下,就是有什么想法,想跟新郡守套信近乎,也要犹豫那么一下。

于是,干活的不够,招工又没有应聘的,池修之只好带着一群小鬼,一个当两个、三个用,卷起袖子把挑子给挑起来。虽然累,心头却一片敞亮:他不能指望一顿王八拳就把一个郡的世家都给打服了,那是不可能的!像这些世家,是连宰相都敢顶牛的,何况一宰相女婿呢?但是,只要他能顶得住这压力站住了脚,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最多半年,就会有来投奔了。

暂时没有帮忙也好,正好锻炼一下自己,也是锻炼一下这些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说是孩子,家年纪比池修之也小不了多少,这些不不像池修之,生于家庭败落之时,一个个是纯官二代兼富二代,多少有些骄娇二气,磨一磨,正好!这些往家里写信,池修之也没拦着,写吧写吧,告状吧,随意吧。他自己也往京中写信,给老师写、给岳父写、给皇帝写,无一例外的要求他们先袖手旁观,如果撑不住了,他会叫场外支援的。

衙中少,郑德俭还是郑琰的亲侄子,李敬农又是池修之忘年交的儿子,朱震算是半个池党,张亮更不用说,从小就跟着郑琰混的,如果没有应酬,大家都是一处吃饭的。心情好了,还奏个乐什么的。

吃完了饭,再聊一会儿天。都是熟嘛,池修之一点也不避讳他有事跟老婆商量的习惯。李敬农开始是很不适应的,散了之后就隐讳地向郑德俭提议:“这个,男女授受不亲,夫这……们不太好意思啊。”

郑德俭很自然地道:“那是姑母啊,”拍拍李敬农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架式,“不要想太多,只要不招惹她,姑母很好的。”

李敬农:==!不招惹她,这个定义好难把握啊!

最终李敬农还是屈服了,他只是想起被关池家冰窖里的亲爹。

吃过饭,池修之还乐意带着下属晚辈跟老婆商量商量政事。朱震略有违和,还是忍了,事实证明,这一忍,还是有好处的,他初次见证了郑琰的凶残。

“春耕要用的种子、农具、耕牛业已分派妥当,都造了册,多少种子,家具几成新,耕牛年齿,”池修之擦着手给郑琰介绍情况,“派送到各县衙门,看着县令们签字画押了,拿着签条再回来。小心总是没有错处的,省得又来个什么冒领的。”

郑琰洗完了手,淡淡地问了一句:“就这么规规矩矩地送过去?”

“什么是规规矩矩呢?”

“派出来一路敲锣打鼓地送,让所有百姓都知道地送,一道走一道告诉他们这是府君的仁政,让所有都看到送的是良种健牛。以后要做什么,此地百姓的用处堪比京城诸公。京城快马要一天,往返需两日,这个,出门一吆喝,就来一群帮手。”

点到为止,不用再说下去了。

朱震心说,怪不得京中都怕她,真是会玩手段啊!一个是一直为民服务的好官,另一边是高高上的世家,心理上就会亲近前者,两相争,前者差得太多也就罢了,如果旗鼓相当,这份好感就会促使百姓站郡衙这边。这主意不见得有多新鲜,凶残的是背后的喻意。朱震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

宣传战呗,忽悠,可了劲儿地忽悠。

郑琰道:“趁着还有时间,也该拜见一下使君了,再晚就抽不出空来了,就先不去了,写封书信与礼物一道,代转交与使君夫吧,”她留下来坐镇,防止有趁池修之离郡的时候生事,“带五十护卫走,再多,怕使君不快。他夫京中的时候也见过的,是个知道礼数的。”

朱震与李敬农都得承认,有这样一个老婆,对于男来说,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池修之道:“敬农随去,其他留下,有事先禀夫。”

郑琰笑道:“放心,祁老先生必会懂礼守法的。早去早回,等回来了,也好见一见熟。”

“熟?”

“唔,当年大正宫里,的熟不少,如今她们放归故里,既来了,便不能当成不知道啊。京城周围,入宫的良家子可不少。”

看着她那一张如花笑靥,朱震心说,来了!就是这个!果然还是夫厉害!他虽姓朱,与本地望族朱氏却没半点亲戚关系,也是贫寒出身,他爹那个御史职位也不高,生活算是比较艰苦的,对民间疾苦知道得更多一点。

郑琰这是一点一点地收买心,一郡百姓都心向池氏夫妇了,世家则无能为矣!这世上,除了世家之外,还有另一种学名叫“庶族地主”的生物啊!

————————————————————————————————————————

池修之效率很高,第二天就移文给刺史,请求拜见。走的是快马驿递,第三日上得了回信,刺史很客气地说要跟池郎见面。池修之京中当中书舍的时候,刺史每年入京,最要结交的除了皇帝,就是郑靖业这个事、组织部长,还有池修之这个机要秘书。两以前也算有交情了,刺史比祁高识趣多了,态度也好了很多。

鄢郡与刺史治所相隔并不遥远,池修之轻车简从,带着些伴手礼,一日而至。且住驿馆,次日投帖请见。

李刺史很客气,此君算起来还是李敬农的族叔,只是为更圆滑一点。池修之见过刺史,李刺史道:“池郎还与客气呢,这小子没给池郎添乱吧?”

池修之道:“李氏子,无愧世家之名。”

“说好,必是好的!”

李敬农先是行了下官之礼,并不行亲戚之礼,池修之道:“使君,却是没说错的。初到新地,内子些许小事未完,故不能亲自前来,书信一封,转吾夫。”说着,把信给了李敬农。

李刺史笑道:“去见叔母吧。”

李敬农恭恭敬敬地捧着信,仆引导下去见李刺史的妻子。

李刺史的笑容敛了:“昨日才听说鄢郡的事情,今日就来了,究竟想怎么样?鄢郡靠着京城,要好自为之啊!做不好,不说要为难,郑相面上也要不好看的。的衙里还缺多少,不要告诉已经满了。”

池修之道:“下官还顶得住。”

“这样不太好,若缺,及早补上,实不行,这里给荐上几个,也都是老手,先把架子搭起来才好办事。不要误了农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