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端阳节

立夏之后紧接着五月初五,今年的夏收叫人忐忑惆怅,端阳节还要过得。

气晴朗,艳阳高照,芸水沿岸到处都是人,河这边是白芸里的农户,河那边就是狗忙里的乡民。

农人满纷纷带着自家的食物投入水中,祭祀先祖,兼祭河神。

食物的主角,自然是粽子。

粽子,没有现成的买处,都得自己动手包。

采得了粽叶,淘洗干净,柳奕和阿娘回家包粽子。

这粽叶有用苇叶的,也有用箬叶的。

箬竹在她们这里不太多,过了河去,再往南走得几个里又更常见一点。

白芸里本处连稻谷都不种,寻常更不见糯米,自然也没有糯米粽。

最常见的粽子为普通黍粽,间或有加入红豆的红豆黍粽,包作牛角般的尖尖形状,因而也称为角黍。

黍米蒸煮得熟了很是黏糯,为了“便于克化”,农家常用洁净的柴禾烧制出带有碱性的柴灰滤水,将黍米浸泡过这种碱水之后,蒸煮起来更容易软烂,也易于消化。

对于在食物中加入灰碱这一点,柳家人不仅习惯了,而且自家偶尔熬磨芋、制作黍饵时也会使用。

除了祭河投角黍,避五毒、寓儿、捉水鸭、食紫苏叶、饮菖蒲酒……也都是端阳习俗。

柳全跟椿家兄弟恁一帮爷们,趁着饮牛的功夫,带阿融下河洗澡去了。

妇人们不能去凑那个热闹,作为女娃也下不得水,柳奕却很有些跃跃欲试的想法。

等到甚时候没人……

那好像也不太可能。

气暖和起来,赶鸭的、饮牲口的、打鱼摸螺的人都多了,恁长的水岸,怎会没人。

想游个泳都没处游去,让谁看见了只怕会被当成溺水的呢。

嗐!

柳奕觉着自己还是得有套泳衣,不管甚时候才用得上吧,有备无患嘛。

里间的樱桃大多半熟了,初夏时节,只用多晒几个晴日,一颗颗黄色的樱桃便红得艳丽起来。

这樱桃成熟时最是皮薄肉嫩,在阳光下隐约透着一抹莹柔剔透,兼有一种独特的清新香气,食过叫人口齿生津回味无穷。

人们形容年轻娇俏的女子,生得一张嘴珠圆玉润,甚至“不涂而朱”,便称之为樱桃口。

“桃花面”、“樱桃口”,“乌云”也似油亮长发……是大众普遍认可的美人标配。

柳奕虽有几棵洋樱桃树,也爱它们汁多味厚——但到了此时,亦会应时应景地认为,再好吃的车厘子,都不及白芸里间土樱桃树上的半寸风情。

不是恁厚涂了油漆似的欧美大红唇一般的洋樱桃就不够美,情致这东西,不仅应时应景,实在也见仁见智。

就像到了一定的时期,人们觉得幸福生活的标准就是“想吃什么有什么”,而不是如今这样“有什么就吃什么”。

在这没有大棚与暖房的时代里,人们都讲究“时气”与“节令”,啥时候吃甚样饮食,一切都得顺应时地气。

人生在世一辈子,几十年,看着挺长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多吃几茬樱桃,多包几回粽子的事。

想恁孙大圣在五指山下岁月长,只用算算吃过几回桃既可知过去了多少年——倘是在现代,它一定闹不清楚自己究竟被压了几长时日。

渠郎今也没来家里吃饭,径直去了蒯家,听闻得他家今日难得炖鸭,几个爷们又要饮酒……芳娘便叫柳奕带上一大串黍粽和煮好的鸡蛋送去。

送罢了一趟,还得送二趟,山下还有娄家与椿家,一路皆得送到。

夏日以后,山中虫蛇皆多,便连打柴都更得着意,不仅要将裤脚束扎结实,还要时常打草探路。

蒲草艾叶挂在门户,皆为了驱虫避毒。

山下的何家熬煮了大盆的艾汤浸洗婴儿,恁白胖的娃儿再有六指,也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满月的时候,柳家还曾帮忙凑过庆贺添丁的鸡蛋呢。

便连椿家后首里,周四郎家新抱养的儿子周无病,也在衣襟上别着穿了红线的银针四处转悠。

恁穿红线的缝衣针,在此时亦有着神异的作用,从吃奶的娃娃到漫山爬树的少年皆可别在衣间——它一定寄托了无数妇人们充满母爱的念力,但凭什么鬼怪邪祟,为它刺上一刺,都近不得孩儿们的身。

柳奕送罢了粽子时,柳全也自回家来。

各家各户都团圆庆贺,至于柳家自己,恁节日又是另外一种过法。

对于习惯于吃米粽的柳家人而言,包粽子还得要糯米。

其实柳奕也相信,大靖朝肯定有米粽的。不然不到普遍常见的情况下,又怎会有米制的糏糕售卖?

最近她家腌了一批咸鸭蛋,换鸭蛋的时候顺便也抓得了几只鸭苗。

家里今有十数只鹅,养在外面的只有三五只。

鹅和鸡不一样,时常得下水转悠转悠,因为有家里的老鹅带队,柳奕通常把它们放出去就不管了,间隔个把两个时辰再到河边招呼回家即可。

新抓来的鸭子,如今只能跟着大白鹅们厮混,看着黄绒绒的黄鸭在水里一阵扑腾,心情也十分美丽。

浸泡过一的绿豆,已经发胀脱皮,留下一部分,继续浸在粗眼的竹篓里发豆芽。

另一部分则放在竹箩里反复淘洗,滤去绿豆皮,便只剩下黄色的豆瓣。

糯米,浸在提前烧好的柴灰旅的灰水里,也已泡过一夜,捞起沥干即可。

包制的时候,一撮糯米一撮绿豆,加入一粒咸蛋黄,又是一撮绿豆和更多的糯米……一齐包入粽叶扎好——这是综合了本土和现代口味的灰水咸蛋黄糯米粽。

没有猪肉做馅儿,一只粽子里加入一整粒澄黄流油的咸蛋黄,已属相当奢侈。

虽有粽子可以当主食,到底也是个隆重的节日,柳家还准备弄点“过硬的荤菜”。

芸水中的鲜鱼,是由鱼鹰捕捉得来,加点葱姜丝清蒸便可。

入夏的粮食又涨价了,除地里的蔬菜而外,其余所有的食物都跟着涨,便连食盐也涨了将近一成,只这鱼价涨得不甚多。

这个时节,河鱼渐肥,四处皆多捕鱼的人,除过鱼鹰捉鱼,亦有用钓的,还有下网捞的。

去河对岸的李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