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煮茗论北伐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作者:姬浩真 本章:第75章 煮茗论北伐

    “足下似乎并不意外?”

    诸葛恪看着安坐如山的麋威,眉头一挑。

    “那夜之后你久不露面,我就知你早晚还要生事。”

    麋威淡然应声。

    “说吧,这次是‘南橘北枳’还是‘鼓瑟击缶’?”

    诸葛恪轻呵一声,却先指向身后的半大少年,道:

    “这是我弟,诸葛乔。”

    “叔父(诸葛亮)膝下无子,曾向大人讨阿乔为嗣。”

    “去岁阿乔便该入蜀,只因后来两家交兵而耽搁。”

    “如今盟约既成,他正好跟随你西上。”

    “没异议吧?”

    麋威当然没异议。

    顺水人情而已。

    更别说“丞相”向来是他心目中的。

    没想到落子益州,针对北伐。

    明显有备而来。

    于是稍稍回忆一下两世见闻,还有自己亲历战争后的一些感悟。

    很快捻起一枚赤色石子,啪地一声。

    落在青子“正北方”不远处。

    诸葛恪茫然抬头,一时不解。

    因为这幅天下州郡图十分简陋。

    只标出部分主要的城池,郡名。

    大部分郡县是留白的。

    “此地乃益州犍为郡。”

    麋威稍作解释。

    诸葛恪:“犍为……我倒是记得费诗费公举是犍为人……那又如何?”

    麋威:“蜀中多良田,南中多山险。”

    “益州之富,大半在蜀中。”

    “而犍为则是连接南北的咽喉之处”

    诸葛恪恍然:

    “你意思是,若南中暂不可顾,便卡其咽喉,退保蜀中之富?”

    “然则你主果真能守住此地吗?

    麋威:“能,且早已稳妥据守。”

    “前年我主北争汉中之际,南中如你所言闹了几次夷乱,并波及犍为周边。”

    “彼时,犍为太守李严字正方,组织当地义士扑灭叛军,不费我主大军一兵一卒。”

    诸葛恪闻言,难得点头道:

    “我听人说,李正方昔年在南阳郡为吏,颇有才干……便算你有道理吧。”

    “然则这终究是保守之策。”

    “所以算我胜你半子,如何?”

    麋威没搞懂对方这胜负关系是怎么算出来的。

    干脆就事论事,摇头道:

    “若南中生乱,我方固然不算赢,但你方只怕也是输的。”

    诸葛恪自然不服:“为何?”

    麋威:“你可知,你主孜孜以求的‘蜀马’是怎么来的?”

    诸葛恪一证,没懂。

    麋威:“那我换个问法,你可知蜀马为何叫蜀马?”

    诸葛恪失笑:“那马产自蜀地,自该叫蜀马!不然呢?”

    “还真不然。”麋威摇头道。

    “我刚刚说了,蜀中多良田,自古有天府美誉。”

    “那请问。”

    “如此良田,如此天府,不拿来好好种粮、植桑,反而拿来养马?”

    “即便有不知粮谷布料贵重的愚夫蠢妇,终究也只是少数吧?”

    诸葛恪闻言一想,居然无法反驳。

    不由好奇:“那蜀马怎么来的?”

    麋威:“蜀马本就是羌马!是胡马!”

    “或产自雍凉,或出自汉嘉郡以西的化外小国!”

    “只因益州南北皆通蜀道,胡商便贩马入蜀来换取其急需的粮食和布匹。”

    “此马自蜀道而来,又自蜀道贩往关中乃至关东。”

    “外地商贩鲜有人深究其源,才一直以蜀马相称!”

    竟是如此?!

    诸葛恪明显第一次听到这说法,不由啧啧惊奇。

    “可即便如此,又与我主何干呢?”

    “怎会没干系?”麋威轻嗤道。

    “南中一乱,蜀道闭塞,马匹自然减少流入。”

    “我主自用还嫌不足,哪还有余裕跟你主交换?”

    “到那时,你主怕是只能冒险出海求马了!”

    动乱从来都是贸易的大忌,古今皆然。

    实际上,南蜀道的问题要到后诸葛亮时代。

    一个叫张嶷的南中大将重新开通牦牛故道。

    才得以解决。

    而那条牦牛故道,很可能就是后世茶马互市的滥觞。

    诸葛恪终于失声。

    与其说他被说服。

    不如说他被麋威的见识所惊到。

    有种井底之蛙突然跳出了井口的震撼。

    失神片刻才道:“那第一子……算打平?”

    麋威懒得计较。

    提醒道:

    “快开船了,请落第二子。”


如果您喜欢,请把《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方便以后阅读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第75章 煮茗论北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第75章 煮茗论北伐并对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