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随着光幕上一句话说出,朱元璋脸上的喜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刚叉到腰间的两只手,也随之滑了下来。
他一脸的呆滞,满心的茫然。
马皇后还有太子朱标两人,也都是为之一愣,不由自主的就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不是……这就是重八所说的,光幕正在对他推行的大明宝钞,大夸特夸,赞不绝口。
就是……这样夸的?
“妹子,标儿,不是这样的,事情不是这样的。
刚才光幕提起这事儿,就是赞不绝口来着!”
朱元璋有些着急了,连忙对马皇后和朱标两人解释。
“重八,我相信你。”
“爹,我也相信!”
马皇后,朱标两人都是用力的点头。
可朱元璋又还是觉得,他们两个人,都在努力忍着别样的情绪。
这光幕,不带这么玩的!
就没见过这般坑人的!
朱元璋一时间,都忍不住暗自磨牙了。
“净在这里瞎扯!咱推行的宝钞好的不能再好。
自从宝钞出现后,我大明钱荒的问题,立刻就得到了解决。
百业开始迅速复苏,诸多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发行宝钞时,方方面面都被咱考虑到了。
你现在却说出这等段话来。
咱还就不相信了,咱的宝钞就这般的差!”
朱元璋望着光幕,大声嘟囔着,带着满心的不服。
一方面是因为光幕前后转折太大,他想要通过这样的办法,尽可能的在自己家妹子还有标儿跟前,找回一些面子,挽回一些形象。
另外一方面,也是他的真心话。
他是真觉得,自己发行的宝钞特别的好。
不能说对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最起码,和给大明带来的巨大好处相比,那点坏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怎么可能会如同光幕所言那般不堪?
朱标和马皇后二人,看着此时忽然间,就显得很忙碌的朱元璋,不由相视一笑。
只觉得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很有意思,特别好玩。
同时,他们也都有些好奇,光幕为什么会如此这般的说宝钞。
宝钞还是挺好用的。
应该不会有光幕说的那般差劲吧?
【大明宝钞有着诸多的缺点,首先就是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之时,根本就没有弄准备金。
完全就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等于是凭空变出来的钱。
如此做,必然会导致货币超发。
出现通货膨胀,让钱变得不值钱。】
朱元璋闻言愣了一下,什么是准备金?
什么叫做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宝钞好不就是好在,能随意的印发吗?
钱不是越多越好吗?
通货膨胀又是什么?钱怎么就会变得不值钱?
朱标则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通货膨胀咱们都很了解,就是指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持续超过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并引发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本质,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失衡状态。
出现通货膨胀后,有着一系列的危害。
其中最为直观的便是物价上涨,钱变得不值钱。
购买力普遍下降。
纸币的发行,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乱发的。
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金,并且还要根据社会的真实需求,来进行印发。
如此才能尽可能保证经济健康运行,不出现通货膨胀,也不出现通货紧缩。
但很显然,老朱并没有这个意识,完全是把宝钞当成会下金蛋的鸡来用。
缺钱了就印。
长此以往下去,自然会变得不值钱。
就比如这一贯钞,表面上是一贯,可实际上在进行民间交易时,实际的价值却会低于一贯……】
“瞎扯!一贯钞就是一贯钞!
一贯钞就是一千文。
这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在这宝钞上面还印着呢!
这事错不了。
怎么就不值一贯了?”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宝钞不值钱的原因不止这一个,比如朱元璋这边,规定那些出现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宝钞,不得在市面上流通。
需要换成新钞才可使用。
这个规定明显是很不错的。
可以有效的防止假币流向市场。
但是,老朱还有别的规定,不免费换钞。
想要把旧钞换成新钞,需要交一定的手续费。
比如,把一贯旧钞换成新钞,需要拿二十文钱。
而如此一来,这一千文就变成了九百八十文。
百姓一个子儿都没花,就平白少了二十文。
关键是宝钞和铜钱这些金属货币还不一样。
并不能长久的保存下去。
往往流通个三到四年,就需要更换一次。
按照四年一换的更新频率算的话,等于说十二年下来,不说别的,仅仅是这换钞,就要损失六十文。
一贯钞,变成了九百四十文。
这也是为什么,洪武时期,明宝钞推行后,许多人都不乐意使用宝钞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面色有些红。
“咋免费换钞?
一贯钞收入二十文费用贵吗?
一点都不贵。
咱这里印刷宝钞,需要做宝钞的匠人,以及各种材料,这些不需要钱吗?”
他对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反驳光幕。
【宝钞贬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朝廷只发布宝钞,却不回笼宝钞。
比如朝廷这边,支付官员俸禄,将士赏赐,以及赈灾等事情时,使用宝钞。
同时还规定,民间不得流通金银。
通过种种手段,用来大力推行宝钞。
可是在收税的时候,却往往不愿意收宝钞。
百姓们想要用宝钞交税,必须要用没有破损的宝钞。
并且,还不能全都用宝钞,需要搭配一定的铜钱,谷物,布匹等实物。
宝钞只能在里面占比两成到三成。
宝钞是朝廷这里,以皇帝的名义,所发行的信用货币。
作为信用货币,最重要的就是信用二字。
连发行宝钞的朝廷都嫌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众多百姓对宝钞有信心,认同宝钞的价值,又谈何容易?”
“咱这样做,是有苦衷的,这收税,哪能只收钱?
肯定是要收谷物的。
再说,从官员,到地主士绅,再到众多百姓,本身就喜爱铜钱,不喜爱宝钞。
咱要是不把他们手里面的铜钱多多的给收走,那他们岂不是更加不愿意使用宝钞了?”
朱元璋再次出声解释,不过声音已经没有之前那般的响亮了。
气势也显得没那么足。
【老朱在别的很多事情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可是在这宝钞上面,着实是异想天开,也着实不当人。
他这个贫民出身,且又一直说不曾忘记寻常百姓,痛恨贪官污吏,知民间疾苦的人。
成为皇帝后,用宝钞收割起百姓来,那当真是丝毫不手软。】
朱元璋的一张脸,瞬间涨的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