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侃的客栈价格实惠,店里的厨子不是本地人,会做一些其他地方的特色菜,客栈的生意火爆。
没等这红火的生意持续几天,与他同一条街上便新开了一家客栈,正是刘家主的美怡酒楼。
刘家主的酒楼一开张,苏侃的生意便被抢走了不少。
刘家主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苏侃被他一再打压,另外几间铺子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即便没有夏清宁要开粉条厂这档子事,他店里的生意也撑不了多久了。
在得知夏清宁“缺资金”时,他决定把酒楼和铺子典当,将钱投到粉条厂。
他深知机不可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夏清宁静静地听完他的讲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
不过,丑话还是得说在前头。
夏清宁看着他送过来的银票,神色认真地提醒,“苏老板,你的诚意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建设粉条厂,你出资的银子算你占四成股份,我出银子和技术,占六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每年年底,我会按照这个比例给你盈利后的分红。如果你想要分销粉条,可以直接从工厂拿货。”
“只有一点,关于粉条厂的大小事务,我有绝对的话语权,你有没有意见?”
苏侃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没意见。”
“郡主,您看我们是不是要签个契约书?”苏侃想了想,谨慎地提议道。
这件事虽然说好了,但有个书面文书总归让人更放心。
“契约书肯定是要签的,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去写。”夏清宁点头表示赞同。
苏侃带来了全部家当,她只收钱,不立字据,万一日后有什么纠纷,可就说不清楚了。
夏清宁将说好的条件详细地写在契约书上,一式三份。
夏清宁和苏侃分别签字画押,一人一份收好,另外一份等工厂建好,直接放在档案室里妥善保管。
苏侃拿到契约书后,起身告辞。
刘家主眼巴巴等了好几天,始终没等到夏清宁的消息,眼瞅着她已经开始着手找人建厂,这下可真急了。
陈家主和杨家主听闻消息,赶忙跑到他家,一进门就焦急地质问。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你不是拍着胸脯说万无一失吗?”
刘家主明白,这粉条厂就如同一块诱人的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他原本自信满满,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可万万没想到,这到嘴的鸭子竟眼看着就要飞走了。
“你们先别急,我马上派人去打听打听情况。”
刘家主嘴上虽这么说着,努力在脸上维持着镇定的神色,但内心早已慌乱如麻。
陈家主无奈地叹息一声,“你要是拉不下这个脸,那就我去问吧。”
刘家主脸色瞬间一僵,自己和陈家主本就是利益共同体,陈家主这话,不就等于在说他自己没本事?
“你去说?是想背着我跟她合作不成?”刘家主板着脸,明显有些不高兴。
陈家主见他这副模样,顿时不敢再吭声。
杨家主见此,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你们俩爱咋咋地,我自己去说。”
话音刚落,他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刘家。
夏清宁对他们几人之间的矛盾一无所知,一门心思都放在如何把厂子建设好上。
她反复权衡纠结了许久,最终决定在西郊建厂。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将粉条厂建在西郊,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夏清宁绘出工厂的建设图纸,将后续的建设工作全权交给李雨。
待粉条厂初具雏形,夏清宁就让徐峥派人张贴告示,以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番薯。
关于建设粉条厂一事,关注的百姓并不多,但收购番薯的告示一贴出,百姓们瞬间兴奋起来。
他们家中别的不多,番薯却是年年都有剩余,以往吃不完只能白白浪费。
如今番薯价格上涨,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时光流转,转眼间便到了阳春三月,李雨忙活了几个月的粉条厂终于竣工。
厂内用于制作粉条的各种工具准备就绪,接下来便是招工环节。
夏清宁让衙役张贴告示,告知众人粉条厂从明日起开始招工。
告示上写明,每位进厂工作的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五十文,并且包含两餐。
如果有工人家离工厂较远,需要住宿,工厂还将提供免费的宿舍。
夏清宁在绘制图纸时,就特意规划出了供工人居住的宿舍区域,宿舍的房子虽不大,但一间间排列得整整齐齐。
在黔州,一天能赚五十文钱,不是个小数目。
一个年轻力壮的劳力去码头扛大包,辛苦一天下来,差不多也就只能挣五十文。
在粉条厂打工,比去码头扛大包轻松,还有免费的宿舍提供,这无疑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带来了福音。
其中一些家住得较远的工人,平日里往返工厂路途遥远,可以申请住在宿舍。
官府的告示刚一贴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粉条厂外设置的报名处了解情况。
前来报名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在粉条厂打工,每个月居然还有两天假期。
综合各方面来看,粉条厂的福利待遇相当不错。
在招收工人之前,夏清宁就已经向李雨详细说明了报名的各项要求。
首先,报名的人必须身体健康,夏清宁专门请了大夫为报名者诊脉,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心怀不轨,借身体疾病讹诈她。
其次,品行不端的人不要,像那种年纪轻轻就偷鸡摸狗、不干正事,甚至吃过牢饭的人,一概不予录用。
另外,夏清宁对年龄也做出了限制,超过五十岁的人不招。
最后,家中没有田地且非商户的闲人优先考虑。
在这个年代,倒不用担心有人冒充,来报名的人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认识。
无需李雨特意打听,一旦有人说谎,立马有人站出来拆穿。
第一天来报名的人就有几十个,到了第二天,前来报名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夏清宁的计划是先招一批人,等工厂正式投入运作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招人。